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读后感 >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

时间:2023-12-27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5篇。

人伟大就伟大在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有独立的想法,我们应该写一篇心得体会来进行总结和概述。总结内心的想法写心得体会就是一件很好的方法,心得体会的具体内容该怎么写呢?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篇1】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眼中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宽容待人的心。蔺相如以宽容之心对待廉颇的刁难,展现了君子的博大胸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君子们哪一个是没有宽容坦荡的胸怀呢?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主席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君子还应讲求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当然,作为君子还应当有很多别的品质,比如善于反省,敏而好学,虚心求学,不耻下问。还要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要注重礼仪,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等等。尽管并非孔子的所有思想观念都与我们现代社会相符合,但是在《论语》一书中所讲的做人道理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学习。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篇2】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各篇一般是以第一章前两三字为篇名,从学习、品德、治国、为人等等方面讲了在世的道理。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君子坦荡荡,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呢?

巧言令色,让人不设提防,甚至觉得可亲可敬,轻一点是另有所图,重一点就是包藏祸心。内怀深险之人,外面看去还就是这样。李林甫和人讲话时一定是嬉怡微笑,所谓令色,其实此人狡险忌克。

此外,王莽以谦卑篡位汉代,武则天以谦卑谦卑唐朝,这也是巧言的另一个极端。当然,也可能有的仁人是言自巧、色自令,我想象中子贡可能就是这样,所以圣人不说绝无,而用了“鲜”字。

所以,君子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辞和色彩呢?时然后言,乐然后笑,我想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活着不要那么累,自然而然,就最好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人之为人,不是为了人家了解自己,人家不知道对我没什么损失,没什么好担心的。人,难就难在知人。《出师表》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知人与否,小则关系自身,大则关系国家,知人需要经验,更需要时间,存了“患不知人”的念头在心里,才能讲究有素,才能慎终如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用政令来训导,用刑法来整治,老百姓知道避免犯罪,但并没有自觉的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治,老百姓就会有自觉的廉耻之心,并且心悦诚服。这大概就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吧:

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秦王以法为政,导致刑法过于严厉甚至残酷,使致失去民心,成为天下。

而其他帝王尊儒,国运昌盛.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敬是遇事谨慎的意思;信是不用权诈,不朝令夕改,表里如一,始终如一;节用好理解,但是要上升到贬奢糜尚淳朴的高度;爱人就是爱人,只是不可姑息;使民以时,主要是说要“不违农时”,使人民能充分地休养生息。这五点看起来浅显,但是如果真有做到,虽大国可治,所以看起来浅显的未必浅显,看起来复杂的未必复杂,老子也讲“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找到大本大源,其他的东西真是如高屋建瓴。

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一定与闻该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给他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得到这种待遇。老师求的方法,大概跟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又有一种解释,说孔子到了一个国家,观察风俗就了解了他的政教,老百姓温良,就说明他政教温良,老百姓恭俭让,就说明他政教恭俭让。这种解释也挺有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子贡说孔子“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我猜他可能从这句话生发出了这种解释。这种说法不是讲不通,似乎总是穿凿了一点?

这一章里头还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

孔子的盛德感人且不谈,总之他是必不肯求,一定要说他求,那他求的方法也跟别人不一样。不用说那些谄附小人,有一毫求的心思,就不是圣人了。圣人是以德求,不是像别人那样有心地求。

天下人无不可感动,感动不了人只是因为你未到圣人的地步。圣人地步不是一蹴而就,但是学一分,就有一分收获。不这样体认,贸然入世,就不免有求。

三求两求,就沦为巧言令色之流,所以说人走下道只因为一个求字。所以我们不能不问,就因为他不相信问。

有这样一副对联:

惜衣食非为惜财因惜福

求名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意思已经很不错了,但犹有憾焉,一个人本来就节俭,何必为惜福而惜衣食,一个人本来就无欲无求,何必求人求已?当然,那个对联的意思本来已经不错了。

“温良恭俭让”这个短语毛主席也曾用过,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会有印象。毛主席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里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

《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其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读《论语》提高了自我意识和修养,也为自己的工作提供了模板,从而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鸟和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这一章是他们的问答。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一定与闻该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给他的呢?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得到这种待遇。老师求的方法,大概跟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

”又有一种解释,说孔子到了一个国家,观察风俗就了解了他的政教,老百姓温良,就说明他政教温良,老百姓恭俭让,就说明他政教恭俭让。这种解释也挺有意思,《孟子·公孙丑上》子贡说孔子“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我猜他可能从这句话生发出了这种解释。这种说法不是讲不通,似乎总是穿凿了一点?

这一章里头还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

孔子的盛德感人且不谈,总之他是必不肯求,一定要说他求,那他求的方法也跟别人不一样。不用说那些谄附小人,有一毫求的心思,就不是圣人了。圣人是以德求,不是像别人那样有心地求。

天下人无不可感动,感动不了人只是因为你未到圣人的地步。圣人地步不是一蹴而就,但是学一分,就有一分收获。不这样体认,贸然入世,就不免有求。

三求两求,就沦为巧言令色之流,所以说人走下道只因为一个求字。所以我们不能不问,就因为他不相信问。

有这样一副对联:

惜衣食非为惜财因惜福

求名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意思已经很不错了,但犹有憾焉,一个人本来就节俭,何必为惜福而惜衣食,一个人本来就无欲无求,何必求人求已?当然,那个对联的意思本来已经不错了。

“温良恭俭让”这个短语毛主席也曾用过,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会有印象。毛主席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里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为。”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篇3】

幼时读《论语》,废寝忘食,原来一直以为,最能代表孔子智慧的应该是《论语》了。在《论语》里,孔子犹如仁厚长者,对学生们谆谆教导,对世事过多叹息,劝人向善,故君子以仁。这里是一个正襟危坐、严肃认真的孔子,一身正气,却又木讷慎言,令万世敬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再进一步观察这个仁厚长者时,却能感到无边的智慧。在《论语》里: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不占,吾从周等等,看上去好像中正不倚,单纯无邪。而实际上,绝非如此:当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时,并不意味着他就不知道怪力乱神,他博学多闻,熟知神话掌故。事实上,早年的孔子还继承了殷人尚鬼衣钵,从事过操持丧葬祭礼等各种卑微职业,所以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曰不占,实际不是不占,而是不需占,他不但精于占卜,更对《周易》的理解臻于化境,他把损益之道化为寻常日用和学术方法,却不着一丝痕迹。孔子信誓旦旦的说“吾从周”,看似极为推崇周礼,我们似乎相信了孔子的这番话,都认为孔子一生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奔走。但孔子晚年所作的'《春秋》,挥鞭天地,整饬三代。以致在汉儒眼里,《春秋》几乎是革了周礼的命。这相当于孔子另立为王了。

显然,从上面可以看出,前后是有很多矛盾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易》与《春秋》都是孔子晚年学术成果。”晚年时他“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就是他自称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达到了《周易》所谓的“为变所适”,达到了《庄子》所谓的“鸣而当律,言而当法”。他彷佛就是“易”的化身。令人称奇的是,孔子把所有的高深玄奥都化为寻常,深得简易之道,他似乎始终只是一个寻常老头,只有在我们深入思考体会后才发现他的不寻常。后儒普遍认为,《易》与《春秋》是孔门高端学术,只有高才弟子才能一窥堂奥,故而知之者甚少。因此子贡才有“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一叹。这种说法的确在理,孔子因材施教,弟子传授不一,造成后世得其一隅者多,能窥全豹者少。

孔子的平和与高深一直让我摸不到头脑,以我的浅薄的观点,在《论语》,这个老头子怎么说话有时让人感觉颠三倒四,以至于他的逻辑性、系统性可能荡然无存,这我的心目中,窃以为这并不像大儒们所说的“一字不易”的经典。多年来,随着阅历的增加与经验的积累,我一直在尝试性的解释这一切:

1、孔子教学,因材施教,说话都是有前后背景的,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看《论语》,还应看它背后隐藏的故事。

2、《论语》所摘之言,非一时之语,而是孔子终身跨度几十年的言语摘要。圣人的思想也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变化,所以存今是而昨非绝对是可能的。

3、圣人高深,非常人所能想象。当年孔门高足颜回赞叹“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门一代弟子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后学。往事越千年,今天我们的知识、见闻已经远远超过孔子。但他的高明、博大和智慧,我们却不及万一。

这就是我的个人理解。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篇4】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论语》最新读书心得800字(阅读论语后的读书心得不少于),供大家赏析。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一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

《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二

2500多年前,曾有位先哲,他一生命运多舛,但是他的思想却很可贵。他有芸芸数千位弟子,其中又有72贤人。没错,他就是孔子。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一直到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儒家思想历经波折。然而,在2500年后的我再打开儒家文化的典籍——《论语》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我记得上个星期有位老朋友问我借一本很难买到的书,而我——一个对书籍和电子产品珍爱有加的人,是不会随意出借这两样东西的。更何况那是我5·1节一个人空着肚子挤着公交绕了一大圈才买回来的。我将书双手抱在怀里,站在房里来回踱着步子,时不时亲吻一下它,时而又仰头看着墙壁。经过一番思想较量,我决定将书出借,因为孔子教会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这位朋友比较粗心,所以我在借给他时,反复叮咛他要好好保管,这才放心的把书交到他手里。其实,我觉得这也是在传递一种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又何来“施于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变得慷慨,热情,大方;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懂得彼此信任;就是这种思想,让中华民族站得巍峨,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论语》中有许许多多经典的言论,受益终生的句子。它交我的是人生的哲学,而且它以它独有的魅力渲染中华民族,更感染着世界。然而,我要进一言的是:“《论语》毕竟是孔老夫子的一言,也会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仍然是这个例子,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真的不能借给别人吗?如果自己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所需要的呢?自然界的生物链恰恰就是最好的反例:动物的废弃物不是植物最好的肥料吗?

我觉得言行就是我读完《论语》最大感受的体现,而人的感受可能也就那么微妙,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只能依靠行为艺术来传递思想。至于《论语》我就觉得它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依照它来“三省吾身”,但也不被幻想蒙蔽,时而也要坚持自我。这就是我的《论语》!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四

《论语》这本书虽然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和对话,语录,但却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比较熟悉,但文言文件精炼的语言中却已经蕴藏着很多的道理在里面,这本书中每句话后面都配上了译文,每篇后面都附上评点,让读者更容易接近孔子从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为人处世.

《学而》一篇中孔子谈到孝悌忠信等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原则.比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个人如果对父母不尊敬侍奉;对兄长不听命维护,社会就乱套了.君将不君;国将不国……孝,悌,忠,信,是孔子经常涉及到的命题,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他心中正人君子的美德.用今天的道德标准衡量,这些虽然并不是全都适合,但基本是合理的.必竟跟封建社会不一样了,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范,例如我们反对古人的"愚忠""愚孝".

几千年过去了,孔子在做人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所强调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现在依然受到肯定.

《为政》一篇也谈到了人生的修养.孔子把孝的问题,礼节的问题,忠信的问题,义勇的问题看得很重.认为一个人不具备这些品格,就谈不上有道德,也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更无法治理国家.另为孔子对许多日常言行举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止,是知也."孔子像我们强调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别不懂装懂."先引其炎而后从之."则交到了我们要有重视实际的求实精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轻言重行的倾向.我们可以从这些言论中学到孔子的思想,而对于我们当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论语》所带给我们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时说不尽的,有空休闲时真该拿出来读一读.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四

《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东西。一步步、一程程,已经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又积成日、月、年代。高尔基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但可以每时每刻做些有益义的事。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前途。时间老人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少。时间老人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在同样的时间内,人们的收获却不同。所以我始终相信“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会珍惜他‘”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地使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会把握时间,你就会把握生命,你才不会虚度人生,如果你虚度人生,那么在你虚度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什么,然而有一天你去计算,你会觉得浪费的时间可以干很多你没时间干的事情。这时,有的人懊恼,有的人想祢弥补,但这是无济于事的。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你不想自己以后后悔,那么现在你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朋友约会,他站在桥头一边等一边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也毫不察觉。朋友来了满怀歉意的说“不好意思,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却兴奋地说:“我非常有意义地度过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些时候我又想起了一个出色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是想把它当作日历一天天撕下去,到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论语》读书心得范文五

《论语》,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dHD7.COM

新的学期,我们学习了它其中的十二章,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当我再次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想起了以前写作业时的场景:放假了,老师总会留一些作业,一开始还认真的在写,过了十几分钟,我就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当我拿起课外书要看时,还在心里对自己说:就看十分钟。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我仍然还想看,我心想:再看十分钟吧!反正作业也不多,我半天就能写完。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还是没放下手中的书。直到书的最后一页被我翻过,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才发觉已经过了两个小时了。我才埋头奋笔疾书,但作业还是没有在一天之内写完。第二天上午,我又坐到书桌前,下定决心要在上午之前把作业写完,可是我写着写着又想起昨天晚上吃饭时看的电影,里面的搞笑情节让我不禁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才认真地埋头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时,已经是晚上了,本来今天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天的,可是因为我写作业时的不专心,这个计划才“泡汤”的。就这样,周末过去了。当我学了《论语》中的这句话时,恍然大悟:时间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浪费”掉的时间,永远也不会回来的。想想我看课外书,想电影里的情节时,那些时间用来写作业该多好啊!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都是因为我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做着这件事,想着别的事,时间就是在这不知不觉间流逝。

《论语》,这部书中的一则就可以给我们这么大的启示,别说整部《论语》了!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读《论语》的好处是多么大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篇5】

从幼年时我们就熟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经典的《论语》句子。初中、高中的教科书中都有《论语》选段。可以说《论语》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或多或少都受到它的影响和启发。

而如今再次捧起这本经典,感觉与从前又有了些许不同。孔子,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圣人,不再是孔子的大师,更像是值得他学习的朋友。他的话语似乎不再是聱牙诘曲、艰涩难懂的文言词句,而是可以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琢磨的警句。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似乎我从孔子的交友方式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说的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孔子对于交友的“三益”、“三损”极具深意,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依旧可以被借鉴。孔子认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的确出门在外,我们可以信任和依赖的只有朋友,一个在危难时可以出手相救的朋友还是一个落井下石的朋友,差距真的很大。平时,时刻与我们相伴的也是我们的朋友,相互影响、耳濡目染,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朋友至关重要。

“友直”,一个正直的朋友给予我们勇往无前的力量,教会我们真诚、坦荡、刚正不阿;“友谅”,一个诚实的朋友,让我们懂得诚恳、不做作;“友多闻”,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更加有深度、有内涵。倘若我们结交了一个坏朋友:“友便辟”,献媚逢迎、溜须拍马的朋友,他们见风使舵,对我们察言观色,从不给以中肯的想法,只会让人不断自我膨胀。

那些坚持我们想法的人一定想从我们身上得到什么,或者利用我们。“友善柔”,态度伪善的朋友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前一分钟他也许还在夸赞我们,一转头他就开始诋毁我们。这种人往往是最可怕的。

“友便佞”,夸夸其谈的朋友则是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实则肚里空空的家伙。如果有这样的朋友,我宁愿我的朋友是一个不善于讲话,愚蠢的舌头,但又有一颗真诚的心的人。

这是我们对于朋友的选择,但是我又觉得我们会结交怎样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正所谓“人有群分,物以类聚”。孔子也说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即人的过错,各自取决于他所处的类别,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再谈谈怎样对待朋友,《论语》里是这样讲的。子贡问友。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说的是孔子对于子贡交友之道的回答:对朋友忠言相告,好话劝导,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我想孔子在这一点上看得很开,对待朋友做到真诚以待,需要建议的时候给建议,但决不强求,施加自己的想法给朋友,做到适可而止,不要等到朋友不耐烦了自取其辱。朋友之间要保持这种相互尊重,即使我们真心的希望朋友好,也大可不必过激,反倒使友谊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至于如何与朋友相处,可以参考曾子的做法。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即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辅助仁德的培养。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典型,首先要吸引别人成为自己的朋友必须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结交了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后,与朋友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

《论语》中真正专门谈论交友之道的文字并不多,但是它教给了我们一种理念: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怎么样对待朋友?

怎么样与朋友相处?我们能做的不是天天祈老天赐给我们一个十全十美的朋友,而是先让自己做到“直”、“谅”、“多闻”,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交好朋友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这两者往往是相互的。

本文来源://www.dhd7.com/d/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