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读后感 >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

时间:2023-12-24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6篇。

当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感悟时,我们可以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心得体会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成果,心得体会由几部分组成?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03年出版。这部小说根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写成,以一只名叫巴克的狗的视角,描绘了一段惊险刺激的冒险旅程。这篇读书笔记将详细介绍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展示其中蕴含的深刻主题和人性的探索。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巴克的故事。巴克原本是一只家养狗,生活在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中。突然有一天,巴克被一伙狡猾的盗贼绑架,并被卖到泛舟热尔南大陆淘金时期的加拿大北方。巴克从那一刻起,开始了他的野性生活和铁犁的生涯。


巴克于是成为了一只驯狼狗,并加入了一队拉雪橇的狗队。这个狗队是由一个名叫佩瑞·米勒的探险家烤学者领导的,他们要前往加拿大北方的淘金地区寻找财富。在北方的残酷环境下,巴克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饥饿和寒冷,但他也逐渐适应了这种残酷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强壮和勇敢。


在一次严寒的冬天,佩瑞·米勒的队伍遇到了一场严重的风暴,巴克与其他狗被抛弃于雪地之中。巴克在这个无人区域中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野性的本能。“野性的呼唤”在他心中越来越强烈,他开始进入北方的野外,追寻自由和归属感。


巴克长途跋涉,遭受了无数的艰辛。他经历了与其他野兽的搏斗,也经历了与人类的相处。他学会了克服恐惧、追求目标和保护自己,同时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性的黑暗面。在与其他狗的搏斗中,巴克意识到了自己的原始本能和惊人的力量。他开始独立思考、采取行动,最终成为了狗中的领袖。


在小说的结尾,巴克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一个慈爱的人类。巴克与这位主人并没有返回原来的家园,而是选择了留在北方继续追随自己内心的呼唤。这是巴克寻找自由和归属感的旅程的终点,也是人性探索的深刻思考。


《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通过巴克的故事,探索了人性的本质和野性的力量。小说通过描绘残酷的自然环境和与其他动物、人类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黑暗面和贪婪的本质。小说也描绘了巴克通过困难和挑战获得自由和成长的过程,以及对友谊和忠诚的深刻理解。


通过《野性的呼唤》,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残酷,还能够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本身的内心世界。这部小说通过巴克的视角,展示了人类的冷酷与温暖、贪婪与友谊、欲望与自由之间的斗争和纠结。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对自然、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野性的呼唤》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引人思考的小说。通过巴克的故事,读者可以体验到野外生存的苦难和残酷,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神秘性。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冒险故事,更是一部揭示人类内心世界和探索人性的经典之作。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2)

回忆于我,往往也有许多不真实的存在

悦子说:“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

翻开《远山淡影》没几页,女主这句话就触动到我。可一直翻到最后一页,小说结束了,故事却像是刚刚才铺陈开,每一个人物的情节都还没交代完整,更别提结局。

这就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巨著,三十多年来不断再版的他的处女作?

不忍心也不甘心放下书,开始阅读“译后记”。

才发现石黑一雄着着实实令人咂舌,他让我在合上书之后,才开始回味他描绘的远山和淡影。书中处处埋着伏笔还有大片留白,在看似疏淡的平铺直叙里。

“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

小说中只有两处地域场景,一处是英国乡下的居所,一处是战后的长崎。小说也只有两个时段,一段是现实中的5天,一段是回忆中二十年前的初夏。

小说中有两对母女,在我合上书之后就明白了,其实就只那一对母女。母亲悦子被埋进了她终身难逃的回忆和自责里。

我在我的回忆中重新构建一下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在英国乡下居所的5天时间里,悦子和她跟英国丈夫所生的次女妮基在一起。悦子与日本前夫所生的长女景子自杀了,妮基的父亲也已逝去。次女从伦敦回乡下来陪伴寡居的母亲5天。这5天中,她们不愿提及景子自杀的事,但她们各自沦陷在躲不开的事实里。5天中,悦子断断续续回忆着20年前,她在长崎结识的那对母女。

好,切换镜头。二十年前,战后重建的长崎。

在战火和政府的推土机中幸存下来的破烂不堪的小木屋里,住着孤立无援的佐知子和女儿万里子。悦子是她们母女唯一的'朋友。那段回忆中,悦子正怀着孩子(应该就是景子),跟丈夫二郎住在临时过渡的公寓里。

佐知子母女的背景是个谜。她在破屋子里用精美的瓷器泡茶;她讲流利的英语,筹划着带万里子跟她的美国情人移居海外;她常常把幼小的万里子独自留在破屋子里。悦子的出现总是在悉心照应着万里子。

回忆中的佐知子饱受战争苦难一心逃离日本,并以替女儿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为必然的理由。她反复告诉悦子,去美国才有机会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

万里子抵抗着母亲的强制安排,她要带着她的小猫们留在日本,而佐知子当着女儿的面溺死小猫。

记忆中的日本海边,真实的存在

“回忆,我发现,可能是不可靠的东西。”

我恍然,悦子原来是在编造回忆。

“译后记”里石黑一雄说:“我喜欢回忆,是因为回忆是我们审视自己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机会。”

悦子在回忆里自欺欺人。她就是佐知子,景子就是万里子。

石黑一雄还说他在伦敦收留无家可归的慈善机构做社工时,倾听流浪者讲述故事,他们不会坦白那就是自己的经历。太过苦难和伤痛,往往不忍直视。

回忆从一开始就陷在自我抗争里,悦子只有将自己的故事藏在佐知子身上,她才敢推开记忆的门。

悦子在自编的回忆中企图替佐知子赎罪,她幻想出一个温柔贤良的孕妈妈形象,在战后的废墟中试图补偿对万里子的爱。她在回忆里弥补当年对景子情感的漠视,追悔自己以牺牲景子的幸福来成全自己的追求。

景子自杀的果是悦子播下的因。

石黑一雄,见识了他如此精妙的小说构架,更佩服他暗藏的情感力量。书中隐现的各处留白,像中国画一样。

小说不长,回味却很绵长。

《远山淡影》,我想知道原版英文书名是怎样的,会不会像很多电影那样,采用意译来辅助内涵的表达,诸如《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和《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搜出来一看:A Pale View of Hills.原汁原味的远山淡影。

小说中没有远远的山,也没有淡淡的影,那是我们脑子里不可靠的回忆。

回忆于我,常常也有许多不真实的存在,抑或是不存在的真实。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3)

黑压压的天空载着一大朵一大朵的云块正酝酿着一场暴风雨,而那狂风中央却赫然立着一块红旗,飘扬着那凶猛的风暴对抗着,越发红得如血……

血?思绪猛地被波动了,一本《红岩》映入脑中。

铭记着一句话“用鲜血染我们的旗帜”,这是一代烈士在面对形如鬼魅的敌人时发出的豪情壮志,他们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敌人把皮鞭举得高高,他们不怕什么,任胸口对折带血的刀!也不愿低下高贵的头。“哪怕死也要坚守着祖国的尊严,用鲜血染红祖国的旗帜,因为它们比生命更为重要。”

读到这,我是惭愧的,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曾多少次轻视过这面象征祖国的红旗,多少次玩弄过胸前的红领巾,又有多少次嘲笑过我们万分感激熟悉的国歌,无视老师所说的“血的代价”,直到今天才懂得有多少中华英雄为了这片美丽的神舟大地而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一颗颗炮弹,一粒粒子弹,日本人自以为可以摧毁人民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存在,换来的是更为勇敢的坚守,那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正如《红岩》所说“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或许只有在风暴中被雨淋透的红旗才是真正的红吧!正如那战场上战士们鲜血换来的坚守。

这篇小说让我震撼,它写的不是大洋马的优点及种种美德,更多的是描写作者与大洋马的深厚友谊。

我想问的是,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能与动物这样和谐相处?我们真正看到的,是一群群人类背着猎枪,潜伏在草丛中,看见动物,瞄准一声枪响后,血泊中就躺着一只动物。

而文中的大洋马呢?他是为了顾忌主人的安危蔡丧命的,他临死,也表现得如此威武、强悍、英勇、仗义、深情……

看完这篇小说,我想呼吁人们,停止对动物的捕杀吧!与动物建立起友谊吧!也许有一天,你会有一只像大洋马那样仗义的伙伴!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4)

有一天,我在班会时让班上一个同学讲个故事,他那无头无尾,即兴发挥,兴高采烈的故事,让全班同学捧腹大笑,而我却觉得是胡诌八扯。这与我初读这本书时有同感,仔细想想,这可能是年龄的代沟,我比我的学生大近二十岁,他们的思维比我简单的多。我再读这本书时试着改变年龄和心态去读,果然发现了一些精彩之处。我发现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她有一颗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她还有一颗纯净的爱心,对一只小鹅都彬彬有礼。

加上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生动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在爱丽丝身上,可以看到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爱丽丝的梦稀奇古怪、荒诞有趣,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幻想:能够变大变小的身子,能组成王国的扑克牌,能穿入的镜子世界,使人忘记名字的小树林等等。这一切就像是小孩子的一个五彩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过足了瘾头。故事里有很多想象力丰富的话语,成为了学生们的口头禅,如:我的耳朵胡子呀!当爱丽丝变成巨人,却受到房屋的限制,无法躬身穿鞋时,爱丽丝想到让邮递员给自己寄靴子。多可爱的语言呀!当爱丽丝无助哭泣时,她哭着命令自己立刻停止哭泣,表现了她软弱和坚强的两面。

弥足珍贵的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个故事的结尾:爱丽丝竟然是做了一个梦。哎,本来以为爱丽丝在她的奇幻之旅上真能当上皇后,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因为她在梦中当上皇后了)。可能这就是她的梦想吧,我相信她会梦想成真,永远幸福快乐!

大概我们的孩子的梦也像爱丽丝一样充满了奇幻,充满了想象。

据说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1871年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一起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最多的英国作品。

我相信在将来的一百年后,这部书依然会畅销全世界。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5)

初中《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一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资料共享平台《初中《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初中《草房子》读书笔记精选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草房子》。书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顽皮、聪明;秃顶的陆鹤,别人都嘲笑他,叫他秃鹤;不幸却又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有时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疯狂,有一次,他拿蚊帐来捕鱼,结果挨了他妈妈一顿臭骂;还有一次,杜小康想攒钱买商品的时候,他知道了,他就卖了他心爱的白鸽借钱给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

秃鹤,其实他姓陆叫陆鹤,因为他没有头发,而且是个光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大家都捉弄他,因此秃鹤很烦恼,所以常常在河边哭,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并且在一个节目中好好的表演秃头的角色,让同学老师对他刮目相看。看来只有相信自己,再丑陋也有散发光芒的时候。

纸月,一个内向的女孩,她字写得很好,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有一次,她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和家里的青菜、鸡蛋都送给了桑桑,真是善良的一个女孩。

杜小康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有一次他父亲做生意亏了,从此家道中落。有一天晚上他父亲病了,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家已经一贫如洗,杜小康也就退学了,没有钱上学的杜小康只能和父亲一起放鸭子去了。当他们等到鸭子要下蛋的时候,鸭子游到了别人的鱼塘里,把鱼苗全部吃光了,于是船和鸭子都被扣留。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屈服,重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这就是《草房子》里所有人物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要挺身而出去面对它,逃避只会越陷越深,没有尽头。

初中读书心得笔记(篇6)

我们学校很长时间一直倡导“三精活力课堂”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三精”为何物,以为学校又在搞什么花架子,后来老是提“三精”,于是不得不关注起来。所谓“三精”也也就是“精学、精讲、精练”。

当我读到我们校长的《“三精”活力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精学》中讲到”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触。书上写道:”我们的课堂上是分组坐的,如何引导学生互相学习是一个新的做法,说是“互学“其实就是优秀学生教学困生,也就是我们说的”兵教兵“。

教师不可能教到每位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就有很多学困生无所事事,最终是掉队到永远赶不上队伍,而小组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我担任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按小组排座位,怎样排座位即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又最大可能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出来是我要考虑的。首先我要把组长选好,组长既要是学习优秀,又要有一定的亲和力,同学关系比较好的孩子们,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有较强的责任心。每组六人,按“好中差“这样的成绩来排座位。

这样,分数低的孩子也有了集体归属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抛弃。

但是怎样“把小组讨论“落到实处是我们真正要思考的,通过一阶段的摸索,我发觉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小组讨论,在我传授新课的时候,孩子们有时讨论不到点子上,基本把握不了小组”讨论“的要领。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的对话训练中,最基本的是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对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似乎无所事事。当我读到”小组讨论教学需要教师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训练“小组长”发挥“小组讨论小组组长”的“小老师”的作用时,心中有太多的启发。

记得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太多的试题,如果靠老师自己讲肯定讲不完,这时我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小老师”作用。每节课发下去的试题都是组长先做完,于是我就先改组长的,一般情况下组长错误率都不是很多。等我把组长讲完之后其他孩子基本才做完,这样我就叫组长专门批改成绩薄弱的孩子,成绩好一点的自己就能照着组长的答案批改,孩子们改完之后有组长针对错题给他们一一讲解,我看组长们都讲得非常卖力,每组的孩子听的也非常认真。

即使是最差的同学,也把错题订正的工工整整,遇到典型的错题我就又集中再讲一遍。开始我采取这样的方式有点不太放心,老觉得自己太轻松了,真的不安心的。我想采取以前传统的我讲大家听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愿意,他们都表示这样的方式比我讲要好多了,有些孩子对我说:

“组长讲得时候,听不懂可以再问,而老师讲还没听懂就到下题了。”

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是很优秀的,有时放手让他们干,即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孩子们都愿意互相帮助,都挣当“小老师”。最后复习阶段我是真的把自己解放出来,在以前复习的时候有时把自己嗓子都讲哑了,还挨累不讨好。

所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更适合于复习的时候,尤其是初三中考复习的时候,这样既能提高优秀孩子的能力,又能增加成绩薄弱的孩子信心,增强班级凝聚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本文来源://www.dhd7.com/d/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