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7篇。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1
其实我对蒙田不是很了解,但读了他的随笔集之后,我才知道他是个怀疑论者,他向自己发问而又不做回答,甚至拒接承认自己一无所知,而只是坚持那句“我知道什么呢?”蒙恬善于向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自我意识是蒙田身上恒定不变的部分,是他衡量一切学说的尺度。他曾说“你身上和身外都是一片虚妄,只不过,范围越小,虚妄的程度越浅。上帝说‘人哪,除了你,每样事物都首先研究自身,并且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了工作和欲望的范围。唯有拥抱宇宙的你是如此空虚,如此匮乏;你是没有知觉的探索者,没有审判权的法官,归根到底,你是这出闹剧的演员。”好深奥的哲理,真令人惊叹,佩服。
蒙田用他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彩,分别阐明了论经验,忧伤,闲逸,撒谎,恐惧,节制,荣誉,心态失衡,勇敢,习惯,口才,交往,良心,饮酒,发怒,人与人的区别,功利和诚实,后悔,相貌,年龄,想象的力量,对孩子的教育,言过其实,父子情,人性无常,死亡,自我衡量,坐井观天,掠人之美,意愿,命运的安排等章节。他语言平易近人,形象亲切生动,让我们读起来回味无穷,富有生活情趣。
我对他的论述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论经验。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以往的工作经验会使你顺利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倘若你又以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待新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有新的起色吗?会有突破吗?的确,缺乏创新的精神,你便不可能长久地胜任你的工作。他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
他还说,在培养交往能力时,沉默和谦逊有利于和人交往。如饥似渴的去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十分积极的投入这种交往中,这样便能给和你交往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梦田的文章揭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深度和广度不亚于任何一个哲学家。他对事物的探讨堪称执著,没有半点忽视。他对任何事物也从不轻易下定论,总要从事物的正反两面去探讨,力图把它看得更明白,更透彻。所以我说,有空就多读一下蒙田吧,他能让你平静,而且你会喜欢他的。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2
蒙田随笔读后感
蒙田随笔读后感(一)
看了《蒙田随笔》后,才发现他的思想观点在我看别的书时就接触过了,原来他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很少有作家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感情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峻研究的学者。
读完他的书,让我重新认真反思了一下自己,虽然可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陶渊明也说过: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蒙田说:自然的造化可谓巧夺天工,倘若我们的相貌毫无相同之处,那就会人兽不分;倘若我们的相貌完全相同,人与人就无法辨别。这句话给了我好大的启发,是啊,这和马克思思想里的所谓事物都具有共性和个性的观点大概有异曲同工之妙吧,所以,从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事物作出相同的判断,而且两种见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不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善于学习,从过去的事情中学习就足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如果谁能记得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以及使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微妙的原因,那他就能为未来的变化和自己的处境作好思想准备。
由此,蒙田认为用经验来思考事情那是不可靠的,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相同,只有推开门才能知道门是开是关,因此,蒙田提倡要我们认识你自己吧。曾经我看过一些书,其中有《认识你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我想这些书其中的一些思想也多多少少有受到蒙田的熏陶吧。
其中还有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说,读书能明智,能获得乐趣。但是,倘若读得过度,变成书呆子,便只剩兴味索然了。此外,可能还会伤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宝贵的,倘若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从来我都没有想过我们可以抛开书本,从我读小学开始,我就认为书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东西,我们不能抛弃它,因为它能带给我们知识和不一样的思想,可是,就在我读到这里的时候,突然觉得蒙田说出来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话,诚然,书籍对我们很重要,很有意义,可是如果我们一味地看书,那我们可能不会有机会出去走走,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甚至可能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什么的影响健康,所以,当我们想出去走走的时候,那么就抛开书本吧,屋外也会是另一番有趣的天地。蒙田还指出,选书时,选得有趣易读。因为此类书籍能调剂我们的精神,给我们带来慰藉,至于那些艰深难懂的学科,我们不选也罢,留给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去**吧。
在读到这里之前,我一直抱着所谓的经典名着硬着头皮苦读,殊不知既无趣又让自己心情郁闷不少,也许现在还不是读这类书的好时机,所以与其浪费时间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倒不如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的世界里。
这些都只是我对《蒙田随笔》的一点点小小的想法,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还有更大的宝藏等着我去挖掘。蒙田以其对生命的特殊敏感,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蒙田随笔读后感(二)
我一直很喜欢看蒙田的作品。他的作品可读性很强,风格也很平易近人,就像他的气质一样。他是个很平和的人,生活方式低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个性。
他的作品不多,只有三本《蒙田随笔》,如果你不停地读,只需一两个星期,就可以把它读完。读完之后,你可能想再品尝一次。在那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我为什么喜欢它。
虽然是十六世纪写成的书,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事例,以及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词句,即使这样,在现代人眼里,却一点也不嫌艰涩。谈起问题来,娓娓道来,显得那么亲切,好像蒙田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在你的面前,像一个知己一样,和你作一些深入的交谈。那些睿智的见解,如春风,触动了你的心,使你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拿《蒙田随笔》中卷第十六章《谈荣誉》来说吧。我们知道一个事物在人的观念里存在着物的名称和物本身,名称是人们用来指示物的词汇。因此,蒙田指出,名称既不是物的一个部分,也不是物实体的一个部分,而只是在物之外同物连在一起的某个东西。
物本身通常保持稳定,所以它的本质不能拔高和充实,但它的名称却可以通过我们的颂扬来加以提高和充实。人类热衷于名利,而蒙田对名利有着相当冷静的认识。他感叹道:
我们的内部很差,我们的本质不完美,我们需要不断改进。这是我们应该尽力的。我们都十空的,但我们不应该用空气和言语来填满我们的空虚。为了弥补这一点,我们需要一些更具体的东西。
他说我们缺乏健康、智慧、美德和其他重要美德。我们拿到最重要的东西后就可以考虑外部装修了。
他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克里西波斯和第欧根尼的话说,在所有的快乐中,最危险、最应该避免的莫过于别人的赞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哲学家更确切地说,即使他们能获得世界上所有的荣誉,聪明人也不值得为此伸出一根手指。
他完全同伊伊壁鸠鲁的隐居生活的想法。他痛斥极端追求荣誉的哲学家卡捏阿德斯说,我感到难受的是,这种看法竟会在被荣幸地称为哲学家的头脑中产生。他说,有人为人正派只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让别人知道后更器重他,他只有在别人可能知道的情况下采取做好事,对这样的人不能期望过高。
他说,诚实的人做好事就会满意。表现勇敢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且这样的好处,就是培养十分坚强的内心,可以抗拒命运的任何打击同荣誉相比,这种好处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值得我们起期望和追求,因为荣誉只是别人对我们的赞赏。
他对他那个时代的一些人深不以为然,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我看到许多人灵活多变、模棱两可、脚踏两只船,大家都认为他们处事圆滑。至于他自己的主张。他说,我并不十分关心别人对我的看法,而只是关心我对自己的看法。
我想用自己的东西发财,而不是借来的。其他人只能看到外部事件和事物的外观。而且,基于表象的评价是非常肤浅和不可靠的。
最可靠的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蒙田说,诚实的人愿意失去荣誉,而不是失去良知!
读到这样的字句,颇让人感动。感动之余,又启发让我们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更加坚定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抛却一些繁文缛节和一些不必要的奢望。活得轻松一些,自由一些。
蒙田随笔读后感(三)
西方的三大经典作品《蒙田》与培根和帕思卡的作品一起,以其坦率和真诚赢得了许多赞誉。蒙田是法国思想家、散文家。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蒙田随笔集》(或译《随感录》)。
《随笔集》3卷共107章,各章长短不一,结构故意松散自然,并不要求勉强统一,彼此连贯: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草木虫鱼,无所不谈。蒙田不仅限于渊博的书本知识。他可以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蒙田在《随笔集》的卷首告诉读者: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
其中有他写《随笔集》的动机;谈他的人生哲学;评论他所读的书;解剖他的风格、习惯和人品;描述他的学习和他对冥想和阅读的看法;如何处理事务,如何工作,如何旅行;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等。这些章节都不是系统的叙述,分析原因也不尽相同。
蒙田认为人是热爱生活的,爱生活就要求顺乎天性,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但要求有选择和节制。他撰写《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语言平易明畅,形象亲切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
因为蒙田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怀疑论只是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杀戮、**的否定,他要揭去事物和人的假面具,考察事实,重新审查一切。他认为绝对真理是无法理解的,只能探索一些共同的真理;更可靠的是了解自己,而世界上最熟悉自己的不比我多。所以,写作《随笔集》不是着书立说,而是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点一滴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他的思想是一种中庸的思想。他一生致力于乡绅的安静生活。在政治上,他们保守,尊重现有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不主张改革,也不赞成压迫主张改革的人。
《随笔集》的影响深远,据说英国的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反映了蒙田的思想影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思想。而且其文体和风格,对于法国文学甚至对英国文学都影响极大。
在闲暇时翻阅此书,会让人心情平和,在作者悠闲随意的笔间慢慢体验人生,思考生活,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3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度日消磨时光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活是大自然赐予的。它是优越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认为我比别人更享受生活,因为生活的乐趣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看完后: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爱它,珍惜它。我们应该抓住它,用它来做所有有意义的事情,不辜负生命,不辜负大自然的恩赐。
常言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活法,因为文化是多元的,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选择有意义的活法。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这样的生活不仅有意义,而且是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我们也看到了有多少80岁以上的人仍然精神矍铄。因为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认真的、勤奋的、奋斗的、宽宏大量的。正是这样的人生历程滋养着他们的生命如此绚烂,如此灿烂。
勤劳的人不会后悔,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就是奋斗之后的奋斗。让我们关心生活吧。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嘲笑它。正如蒙田所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的每一天。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因为生活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伟大礼物。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二)
最近,我读了蒙田写的《热爱生命》。
本文主要写的是,有些人忽视时间,有些人尊重时间,有些人随意打发时间,有些人抓住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建议我们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在我的生活中,我发现有些人在浪费时间,我当然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时间就会白白浪费,白白地从你身边溜走。大家都说:一寸光阴,一寸**,一寸光阴是很难买到的,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
很多时间花在电脑游戏上,很多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如果你忽视时间,无所视时,那么成功就会不知不觉地离你而去。相反,如果你把时间花得好,成功就会离你更近。正如鲁迅所说:
**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成功人士其实都是成功的时间支配者。
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做一个成功的时间控制者!
蒙田热爱生命读后感(三)
在金笔作文课上,我们班读了蒙田写地《热爱生命》。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有的人对时间置之不理;有的人对时间恭恭敬敬;有的人随意打发时间;有的人争分夺秒抢时间……作者反思自己,倡议大家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在我的生活中,我发现有些人在浪费时间,我当然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样,时间就会白白浪费,白白地从你身边溜走。人人都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珍惜时间呢?
很多时间花在电脑游戏上,很多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时间确是一去不复返。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4
准备的《蒙田随笔》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蒙田随笔》读后感这本书的作者是十六世纪的人,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但是这本书完全看不出跨越四百年的巨大鸿沟,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益匪浅,只能说真正的智慧是不会被时光打磨渐渐消逝,反而经过时光的验证更加让人深信不疑。
随笔,既然是随笔,顾名思义,就是他们所想所写,随手留下的东西。这本随笔集现在有很多个版本,无数知名译者为这本书贡献过自己的汗水,将蒙田的智慧火花毫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递给读者。感谢这群默默奉献的伟大译者,要知道读者买书往往都是冲着作者去的,很少有人注意到译者,他们掩盖在作者的光芒下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借此机会,向他们致敬。
言归正传,蒙田随笔是一本生活的哲学书,它不像其他哲学书那样深奥而晦涩难懂,这本书就像一个胡子花白,脸上每一条皱纹都藏着岁月痕迹的老爷爷,整张脸黯淡苍老,唯有眼睛透露出历经世情的睿智与豁达。这本书适合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灯下阅读,因为白天的浮躁无法让人静心思考,只会让人越看越心烦意乱,夜晚的安静和孤单满足了思考的条件,能让人静静聆听这位爷爷慢慢向你诉说生活的哲学,给你迷茫的心指明方向,让你的灵魂体会生活的奥妙。
说了这么多都是空话,接下来我们就“空壳的麦穗才会趾高气扬”这一章节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书中这样写道:“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
麦穗空的时候,麦穗长得很快,麦穗骄傲地高举起来;但当麦穗饱满饱满时,它们就开始谦虚,脱落芒。”这句话的比喻多么形象。中国古代道德经有句话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越好的**越寂静无声,越好的形象越飘渺无形,这句话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无知到有识的过程,我经常能看见小朋友一副小大人形象的给别人讲一些浅显的道理或者故事,一般我们只觉得小朋友可爱,至于那些道理和故事,难道真的不懂吗?但如果换成一个成年人,他在大街上公共场合大声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欣赏,人们只觉得他无知而愚蠢。因为一个有学识有教养的人是不会在大街上以“传授知识”的理由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赏识。
俗话说,半瓶水晃晃悠悠,一瓶水不响,那是事实。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5
读了《蒙田随笔》后,心中感悟很多,细细反思,慢慢领悟,觉着书中有许多的观点可借鉴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书中,蒙田充分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则。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这句具有怀疑精神色彩的名言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的,在人类有限的认识范围内,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这种教育的价值?教育能否为人安身立命?能否关注人的内心?能否关注学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爱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一句名言、“我爱知识,也爱怀疑”。
蒙田曾说,我们的心灵确在随别人的意志而行动,被迫听从别人的幻想,服从别人的权威、被迫屈从别人空洞说教的引诱,同时又不得不重弹老调,我们没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正是自己。他引证西塞罗的话说:“教者的权威常常阻碍着要学的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权威,反对传统的偏见,倡导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事物,“绝不能仓促地下判断”,而要经过理解,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意义。
的确,他的态度又并非怀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证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借以说明他所要讲的道理。他反对的是盲从而不求甚解。他说:“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蒙田曾以蜜蜂为例,蜜蜂采花酿蜜、采的是花,但后来生产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6
在江南莺飞草长的日子里,我在老家的书房里,翻出了一本结满灰尘书的《蒙田随笔集》,机缘凑巧翻到了其中的一页,上面写着一句话:从事哲学不是别的,就是学习死亡。蒙田说,从你出生的每一天都向死亡迈进,而最后一天到达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许多徘徊在心底,欲说还休,或是说不上来的一切问题,被这句话全部概括了。人是要有尊严的,从生到死,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和恨,道德和非道德,名和利都逃脱不了为对尊严的追求。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惧怕死亡,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当死亡来临,还有一种意识可以支撑我们最后的尊严。但是当生命走到尽头,仍然坚持着以体面的方式离去,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大尊严。
学习死亡,就是学习如何去面对人生。
蒙田随笔集的读书笔记 篇7
读了《蒙田随笔》后,心中感悟很多,细细反思,慢慢领悟,觉着书中有许多的观点可借鉴到教育教学中去,在书中,蒙田充分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教育原则。
蒙田以“我知道什么?”这句具有怀疑精神色彩的名言来说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的,在人类有限的认识范围内,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认识这种教育的价值?教育能否为人安身立命?能否关注人的内心?能否关注学生的心性?蒙田也非常喜爱但丁《神曲?地狱篇》中的一句名言、“我爱知识,也爱怀疑”。
蒙田曾说,我们的心灵确在随别人的意志而行动,被迫听从别人的幻想,服从别人的权威、被迫屈从别人空洞说教的引诱,同时又不得不重弹老调,我们没有自由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的活力和自由全都消失了。蒙田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正是自己。他引证西塞罗的话说:“教者的权威常常阻碍着要学的人。”如果没有怀疑精神,人就不可能自由。蒙田不迷信权威,反对传统的偏见,倡导人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事物,“绝不能仓促地下判断”,而要经过理解,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意义。
的确,他的态度又并非怀疑一切,在他的行文中,一再引证古代名哲的名言佳句,借以说明他所要讲的道理。他反对的是盲从而不求甚解。他说:“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找不到什么东西。”蒙田曾以蜜蜂为例,蜜蜂采花酿蜜、采的是花,但后来生产了蜜,蜜是他所有的。因而就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