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读后感 >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时间:2024-01-04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6篇。

读后感使人进步,读后感使人开心,读后感使人满足,在我们阅读作品时,实际上也是我们在与作者进行灵魂的沟通。也许你正在收集整理作品读后感吧?“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我们也想发表一些见解。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1

如果不是因为知道是名著,开头看了便看不下去了。从斯特里克兰德(斯朱兰)说他离开是因为“我要画画”开始,突然就被击中了。一个人四十岁开始醒悟,为了理想放弃所有的一切,不顾世俗的目光和各种非议走自己的路,不在乎生活条件的艰辛,甚至后来画了画也不在乎别人对画的评价和市场,只因为喜欢画而画,真正纯粹的实现理想,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不虚假,这是我们多少俗人想做而做不到的。毛姆的语言生动而犀利,深刻剖析了人性深处的善与恶,无情撕开了各种伪善的面具。最喜欢的人物是斯特略夫(德克.司卓夫),善良、单纯、对妻子无条件的爱恋、发自内心对美的热爱和独特的鉴赏力、对艺术家无原则的关心和支持,一切都是那么难能可贵,可爱可亲可敬,他与妻子一起接待作者那些段落充满了温情和美好。即使发生了后来的悲剧,他依然不改对斯特里克兰德的关心。小说中没有好人和坏人,虽然有些事情违反传统的道德,但是,谁也没有资格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人,简单的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评判别人,现实总是比理想更加残酷。很多时候,一个真实的追求自己理想的人,远比一个随波逐流的伪君子更值得尊重。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2

地板上满是六便士,但他抬头看着月亮。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现实。光看书名就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

本书讲述了一个过着体面生活的股票经纪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抛弃妻儿,离家出走,四处逃亡,拼命追求自己理想的“绘画”的故事。最后死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上!

这本书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在读到一半时是个不可思议的怪人。你会对他感到困惑、好奇和愤怒。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小康、体面和富有的股票经纪人。上流社会的男人,他的妻子端庄优雅迷人。一对孩子也很聪明,乖巧懂事。可谓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吧?能称得上是“人生大赢家”吗?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成功人士”,也是我们许多人向往和向往的完美生活。我们一生都在忙碌,一生奋斗,为这些奋斗一生,不是吗?但在他看来,这些美好的东西只是“没关系”三个字,他决定离开,选择了自己理想中的“画”!书中,当斯特里克兰抛弃一切逃跑时,他的妻子悲痛地说:“如果他因为一个女人离开这个房子,我可以接受,但我真的无法理解他的绘画。他不再是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刚学会画画。”这句话有力而直接地解释道:“理想存在于现实世界中,是妻儿、孩童、孩童遥不可及的地方,是虚幻的存在。”

但斯特里克兰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意这件事,脑子里只有绘画,他不理会别人的困惑和迷茫,也不理会无数人的诅咒和轻蔑。别人眼里,自己的灵魂仿佛被魔鬼控制了,无法控制自己,麻木无情的跑到远方去做自己想做的“画”。

绘画技巧与他狂热的追求绘画的梦想不成正比,他的画没有技巧,很粗糙,他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他的画被认为是一个笑话和一堆垃圾。但是斯特里克兰,这个奇怪不同于常人的花,只为画而画,不为别的!

几年后,他从法国巴黎一路作画,到远离繁华的偏远岛屿“大溪地”,娶了当地土著妇女,育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家四口在这个小岛上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个小岛是斯特里克兰的人间天堂。世人对他的不理解和怨恨,在这里得到了抚慰。这是他真正的家人!上天嫉妒英才,几年后因麻风病逝,带着自己的杰作在自己的茅屋里一起焚烧。他没有烦恼,就像摆脱了魔鬼的控制一样松了口气。心满意足,无所畏惧地离开。

他死后,斯特里克兰的画作被称为世界的杰作,他自己也成为了受人敬仰和赞叹的艺术家。你可能在书的开头恨他,但到最后你又爱又恨他!到最后,我才开始怀疑斯特里克兰是不是真的错了?这已经到了“善无近名,恶无近罚”的地步,我们无法分辨和判断通常是非。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理想与现实如何选择? ——这是我读这本书想明白的,也是很多人想明白的。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给了我答案:“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冷静淡漠,是不是浪费生命?一个成功的人,年入百万,嫁个美满的家庭算不算成功?我觉得这要看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意义,你认为自己应该对社会履行什么样的义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对“好”和“坏”的清晰定义,让我目瞪口呆,神清气爽。

其实,无论是弯腰捡地上的硬币,还是选择仰望夜空中的月亮。都是可行的,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再说一遍:“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你的生活,你认为你应该为社会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这正是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和启发!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3

>故事讲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

经过一次奇怪的邂逅,主人公终于离开了文明世界,逃到了与世隔绝的大溪地岛。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

在麻风病失明之前,他在四幅壁画中画了一幅伟大的伊甸园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试想你的一个朋友,有份还不错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虽谈不上无忧无虑,但也过得充实。平日里他处事低调,话也不多,以至于大多时候你都想不起这样一个人。偶尔看到他发的朋友圈,你想起他,随手也点了个赞。

似乎我们都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但你能想象这样的朋友突然离家出走吗?当他再次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已经去巴黎学习绘画,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这是一个故事,但不同于过去,这不是一个追梦者经历困难并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

他的梦想道路注定异于常人,因为他是天才。一半冷酷,一半热情。他毫无顾虑的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只留给太太一封信,我不回来了。

没有原因,没有歉意,到像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他真的再也没有回来。后来,他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同样冷淡,甚至到了极点。他自私,他没有眼睛,他拒绝任何世俗,所以他没有考虑。

但他也是无辜的,因为他眼中没有别人,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他不像是在追求梦想,更像是追逐自己的厄运。然而,尽管他很冷,也很热情,画一幅肖像画唤起了他的灵魂,赋予了生活新的意义。

他说:“我要画画,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要奋斗一样。”面对生活中的贫困和疾病,他毫不犹豫地以极大的热情向前迈进。不是为了名望,不是为了认可,在生命的尽头画了一幅伊甸园式的巨作,而是被要求在他死后烧掉。

他是天才,不疯不成魔。历史的长河需要天才,但更多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在追求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阻力,大到生活压力,小到柴米油盐。

理想和现实就像一对敌人。当我们带着梦想冲向道路时,总是显得不尽如人意。然而他们也并非非黑即白。月亮与六便士,梦想和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

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他。

有人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二)

异类叶琦

虽然我偶尔读一些书,经常写日记,但我从来没有写过书评。他是个拖拉的人,更不用说一点逻辑和内容了。已经被gp师兄催促过好几次,总是拖着,今天已经被出示警告了,再拖都不好意思在群里待了。

回顾近期以及去年下半年读过的一些书,罗列出来,想抽出一本感触最深的来写。总共也才五六本单子,结果一本都无法想起来,就连前几天才读完的《月亮和六便士》也得借助当时的标注来回忆当时的感受。即使当时我读了一些章节,相见也为时已晚,但我并没有刻以及住它们。再过几个月,这些内容和情绪波动就会被日常生活琐淹没。

我认为保存记忆和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及时记录下来,在大脑沟上刻下深深的一笔,并将它们内化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那就从《月亮与六便士》开始吧。

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作者坐在你旁边,给你讲一个他听到、接触和研究的“外星人”画家的故事。说他另类,是因为故事主人公年过中年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突然放弃作为证券经纪人的成功事业和美好幸福的家庭--温柔贤惠的妻子,一双可爱乖巧的儿女,离开自己的家乡孤身一人去往法国巴黎,住在肮脏的旅馆过着潦倒的生活,只为学习绘画。倘若,思特里克兰学习绘画是为了完成自己一个年轻时候的愿望,开始决定专注自己的兴趣,这倒也为世人理解,毕竟在功成名就或者事业略有所成,衣食无忧,解甲归田享受单纯器物之乐的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在巴黎,思特里克兰身无分文,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甚至一顿也不吃。或者,我们可以把他的实践理解为对优秀绘画技巧的追求。我们希望有一天他会一举成名,一幅画能卖几百万。这也能够为少数翘楚理解,毕竟成大事者必有常人没有的勇气和魄力。

但思特里克兰不给任何人看他的画,也不卖画。甚至在一个唯一特别欣赏他的人为他的推销,他也恶言相对。最为极端的例子的是,在他弥留之际,让他的妻子答应在他死后将用带病之躯花费几个月完成的及其壮丽诡谲的壁画付之一炬。

'异类'的还有他的残酷,自私和毛姆不厌其烦的提及的粗野的透露出肉欲的面容。

这样的'异类'当然为文明社会不容。毛姆并没有特别列举任何思特里克兰受到的排挤和厌弃。恰恰相反,毛姆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公认的画家谁不是辉煌,但有很高的鉴赏力。

戴尔克斯特罗夫帮助他,卖掉了他的画,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把他搬回了家,甚至失去了他心爱的妻子。对于这些思特里克兰非但没有感激,反倒是认为戴尔克·施特略夫自作自受。读者对思特里克兰的厌恶一点一点加深。

写到这里,才发觉了毛姆的高明之处,他将思特里克兰设计成一个表达能力很差,话语极少人,即便有也都是写极其恶毒的话语,而且整部小说很少有关于思特里克兰的正面描写。即便是思特里克兰稍显正常的表达,毛姆也特意强调那是自己根据思特里克兰的手势,表情和不成句子的词语中揣测出来的。

讲述并不是一气呵成,倒像是两个朋友偶尔见面,几个月或者几年,见面的时候又想起上一次聊到过某个人,于是继续补充故事的进展。所有其他的人讲述的思特里克兰的事情,毛姆也像女生八卦告诉别人'我也只是听说'那样告诉我们,他也只是听说,而且那个说的人也很靠谱。我仿佛看着他说完之后提起杯子喝了口水,又接着回忆思特里克兰的其他事情。

结果,虽然小说提供了很多思特里克兰的片段,关于所有关于思特里克兰的内心思想全靠读者自己揣测。

厌恶加深,但小说并不是以厌恶为终结。不然,这样的情感诉求也不会成就《月亮和六便士》这本经典。只是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也同作者一起对思特里克兰产生了同情。

作者是在思特里克兰的画里感受他内心的挣扎。尽管作者尝试道出那种不明晰的感受,这种感受无论如何也无法传到到我的内心。我想是因为缺乏绘画的艺术修养吧,没有经历过看一幅画时,内心产生激荡的情绪,于是无法移情。

我的同情或许始于作者提及他给戴尔克·施特略夫的妻子绘画。施特略夫得知妻子背叛他和思特里克兰在一起之后,在自己画室看到思特里克兰给妻子画的裸体画时顿时羞恼万分,正欲举手撕破之际,他还是被这幅画给震慑到了。按作者的说法,这是一幅透露着美与肉欲画。

也许,思特里克兰内心便是一直被这两种东西纠缠着,让他就像被'魔鬼给缠住了'.

更深的同情或者理解来自于思特里克兰毁弃了忍着病痛创作的巨幅壁画。思特里克兰舍弃文明生活,来到了南太平洋群岛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没有被当做'异类',只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而已,就想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别一样。

他甚至在这里找到了个'不打扰'他的妻子爱塔,过着幸福的生活—至少静谧幽深的丛林给了内心的平静。

小说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叙述主人公之外提及的他曾遇见过的同样被他人看做异类的人,还有一段论述家乡--出生地和另外一个家乡与异类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

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

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直到整篇小说读完,我也还不明白,为什么小说的名字是'月亮和六便士'.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是月亮和六便士对应的是理想和现实,这样的解释并不让我满意。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三)

选择——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迄今为止,《月亮和六便士》仍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喜爱毛姆作为一个敏锐的洞察者对人性的理解,喜爱书中思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与噩运,却心甘情愿深陷其中的姿态。毛姆洞察出梦想的贬值,世俗的污浊,月亮高悬于空,便士乃生活必须,他不批判手握便士的人生赢家,却也分外赞赏脚踩便士意欲奔赴蟾宫的dreamer.我们不必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选择,却也要守住一颗赤子之心。

思特里克兰德,性别男,中年,职业股票交易员,生活单调,朝九晚五。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扔进人海都难以被揪出的,再再普通不过的人,在自己40岁这一年离家出走了吗?思特里克兰德抛家弃子去巴黎当一个画家。

离家时,他只写了一张纸条提醒家人晚饭准备好了,然后他只带了100元钱,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画画。

这种桥段不是应该出现在英俊帅气的20岁小伙身上吗?然后他勇敢追寻梦想,最终美梦成真,爱情事业双丰收,如同当今市面上出售的成功学书籍,读罢便让人热血沸腾。但毛姆却没描写这样的一个人物。

毛姆笔下,40岁的思特里克兰德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别人都在追寻稳定,他却在追逐噩运。正如作家刘瑜所说:'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

'在他眼中,他的人生价值所在,就是疾步如飞,舍弃一切欲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画出一幅好画。他在巴黎贫困交加,身患重病,险些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为一名码头工人。

几年后,他自我放逐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双目失明,身患麻风病,最终还把自己最伟大的绘画作品付之一炬。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看穿城市,看穿欲望,看穿阶级观念,看穿命运,最终掐住梦想的火苗,放了一场盛大的烟火。

毫无疑问,毛姆是极力赞美这个人物的,但他又充分暴露出这个人物的自私之处,达到极端。书中的'我'问思特里克兰德,'难道你不爱自己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妻子吗?你不想要爱情吗?

'他回答道:'我对他们没有特殊的感情,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对他而言,画画是一日三餐,是生命的全部,其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干扰,所以他一层层剥下父亲,丈夫,职员等等身份的外衣,剥下这些束缚,像一个溺水的人只能抓住身边的浮木,他就抓着绘画,无论如何不肯放手。

思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圆形人物,自私、毫无责任感,却执着于梦想,并且勇敢无比。毛姆有千万种方式去赞美为追寻人生的意义而付出的人,却选择了这样一种对比鲜明的,极端的方式。可能他已然预见到,今天的许多人已然折服于身份、年龄、欲念,被梦想的锋利妖冶刺伤,成功的判断划向名利,梦想的价值得到质疑,稳定、舒适成为公众的诉求,人们沉醉便士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少有人能看到月亮。

所以他用思特里克兰德这个极端的例子来警示众人,便士固然是生存之必须,但人总要抬头看看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4

《月亮与六便士》,一本震撼人心直抵灵魂的书。作者笔下的斯朱兰,让人爱恨交加。为了自己喜欢的绘画,在四十岁时放下事业抛妻弃子;病重潦倒时崇拜他的德克悉心照顾,他却放纵情欲与德克的妻子暧昧最终厌倦导致她自杀,而他觉得与己无关。这样一个自私冷漠的人,为何却让我们羡慕?是因为他对绘画的执着?是因为他从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是因为他追求本真回归自然?美丽淳朴的大溪地是他最终归宿,他娶了大溪地的土著女人,他说这个女人正是他想要的。他的画充满原始气息,充满魔力和呐喊。我想他不是没有爱,他只是不喜欢被束缚。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看斯朱兰,无疑他是倍受争议的。四十岁前的斯朱兰,是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四十岁后的斯朱兰,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向往。你是否也想过为自己而活,点燃压抑许久的梦想的小火焰,然后燃烧。斯朱兰告诉我们,原来活着,不需要太多物质。原来你喜欢,就可以放下一切。生又何欢,死亦何惧……抬头是月亮,低头是六便士,挣扎彷徨中我们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5

毛姆塑造了一个世俗眼光下绝对的怪人。外形笨拙木讷,全然没有什么生活情趣,原有稳定工作、美满家庭却突然全部放弃,并莫名离家出走。他习惯对向自己示好的人恶言相向,对他人甚至自己的死活也毫不在意。他不在意的很多,比如:吃下肚的是什么,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他人的评价等。

然而做出放弃原有光鲜生活的举动,却只是因为他为了圆自己的画画梦。这不得不让我大跌眼镜。原本,我对思特里克兰德是带着憎恶的好奇心的,我总想看看这个不合时宜的人是否受到了惩罚,是否被他人唾弃,或者他是否因为失去了一切而最终感到后悔。作者却没有如读者意而如此设计。思特里克兰德依然我行我素的生活。这个怪人身边却总有给予帮助赏识他的人、不求回报爱他的人,甚至在希提岛上,有大批的人同情他。而思特里克兰德有着一种无所谓的'坦然和直白,他没有隐情、没有秘密更无任何掩饰。他仅剩一颗痴迷画画的灵魂,除此任何的外在因素都已不能影响他。

当我读完整本小说,已不记得是从哪一章开始,对男主的态度开始逐渐变化。即便再回想他曾做过的一件件混事,也觉得能够被理解和原谅,反而敬佩他能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便前路茫然,却从未有过任何迟疑和退缩。也许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能洞悉人心,并轻易扭转读者观念。而思特里克兰德,已在不知不觉中击中了很多读者的心,透过小说暂时放下了手中的便士,化作思特里克兰德抬起头追随月亮而去。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 篇6

用了三天听完了这本书,心中一片澎湃,文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本来在英国的一个城市平静的生活着,有自己的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还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关系,但是人到中年的他却毅然决然的放弃了身边的一切,带着不多的金钱开始了流浪之路,人们都说他是为了天上的月亮而放弃了地上的六便士,其实他是为安抚那颗激荡的寻魂,那颗寻魂一直想要冲破社会道德与规则的束缚,想要冲破肉体的牢笼,想要站在高高的地方窥探自然的神秘,这颗寻魂一直在寻找冲破这一切的突破口,年少时,他以为和女人的爱情能让他的寻魂找到方向,获得自己想要的,然而他发现女人在婚姻中只想用爱控制他,束缚住他,让他变得更加狂躁,认为对方简直在浪费他的宝贵时间,他开始厌烦,因此毅然抛弃妻子儿女,独自去寻找内心想要的东西,他要把自己对这个神秘世界的发现用绘画表现出来,所以挡在他面前的一切阻得他步代的东西都是他厌恶的,他的寻魂随时都游离于身体之外,他感受不到身体的舒适,别人对他的评价,女人对他的爱他觉得是毫无意义的。他总在寻找寻魂与自然的和解方式,一天找不到,他一天都得不到安宁。

本文来源://www.dhd7.com/d/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