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观后感 >

穹顶之下观后感

穹顶之下观后感

时间:2023-12-27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穹顶之下观后感8篇。

读后感范文网编辑精心选取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穹顶之下观后感”,是否考虑过自己写的作品名观后感有没有完善空间呢?观后感是对电影经验的反思可以整理我们的思绪,希望此文能够让您的学习更具深度和广度!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1)

从网上听来的超火的《穹顶之下》,这部片子说实话,我不确定是纪录片,还是演讲,不过先来说感受吧。

看完之后超级激动,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着12369,想着污染地图,好想自己立刻去拯救地球,可是就我一个人,再怎么样,也要大家一起努力才行吧。

作为小学生,对政治什么的先不管,光从表面上来说,柴静是说出了所有为了环保事业而奋斗的人想说的,言辞有点激烈,那是因为只有非常少数的人去做,大部分人都置之不理。想想那蓝天白云,想想暖烘烘的太阳,想想繁星闪烁的天空,为了这些,难道就不应该去做一件小事,来挽回这些景象吗?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整个国家都毁灭了,利益还有用吗?

我是支持柴静的说法,那些数据和别的国家的努力,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也应该加把油,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法律应该严格执行,不能把这些当成废话。为什么英国在经过灾难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中国却在雾霾已经缠绕着这些原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的景象一天天的消失,采取的行动却微乎其微呢?就真的没有考虑过吗?

说着说着,我也激动了起来,以前看过的滥杀动物,往食物里放各种添加剂的纪录片,地球难道还不够惨吗?地球在中国这片丰富的大地上给予了各种东西,让这片土地强大,难道现在对这片美丽的土地的回报,就是毁灭吗?

我想不是的,每个人其实只要做一件小小的事,比如离得太近的地方就走路,该节约的节约,这些事应该幼儿园,小学时候都讲过吧,请为地球,或者说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回青山绿水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2)

海南大学

课程名称:环境质量评价p>

题目名称:《穹顶之下》观后感p>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p>

专业班级:12级土地资源管理p>

姓名:匡丽茹p>

学号:20120607310016p>

指导教师:韦仕川p>

(***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匡丽茹)

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震撼是我唯一的感觉。这次,柴静不是以调查记者的身份,而是作为一名爱女心切的母亲为我们揭示雾霾的来龙去脉,用纪录片的真实帮助我们了解雾霾的危害和破解之道。虽然柴静说这是她个人对雾霾的怨恨,但我们不能说这件事与自己无关,雾霾一直笼罩着我们。

从雾霾的角度看,纪录片以最生动、最生动的方式完成了科普,让每个人都战栗——雾霾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就会伤害到我们自己。 世界性难题这么多,柴静偏偏选了这个治理污染的课题,除了受到女儿**的启发,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课题是有解决方案的,并不像医学难题那样需要前沿科技来突破。当每一个普通的个体意识到事件的来龙去脉,意识到一点力量也可意识有用的,那么它就有可能被改进和改变。

尽管如此,为何普通大众仍不愿付出这微小的力量?因为我们觉得这样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事件的核心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的改变,政策的改变可以做到更有效更务实更专业更有决心,那么问题就能得到更高效的解决。公众之所以相信所谓的新闻调查,是因为它能深入挖掘事件的始末和核心,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当结果出现时,我们发现这些都是政策引导的结果。许多悲剧都是由于长期无所事事甚至失职造成的。我们将充满无限的失望,这将摧毁很多正能量!

看似单纯的治理污染的课题,其实不可避免的牵扯到能源问题和腐败问题。自懂事起一直在海口生活,海口的空气质量相对于很多华南华北地区都要好很多,特别是冬天的时候不需要靠烧煤炭取暖,可是这几年,特别是在海南发展国际旅游岛之后,来往的**量增大,空气质量也大不如前,在**里柴静说道,不是以前没有雾霾而是我们那时候并没有雾霾的概念,只是单纯的认为,那只是雾。我的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基本上每天都要开车,每天都要与整个城市的几千万的车主一起加入堵车大战中,我不敢想象这十几二十年来他吸入了多少因为质量不高的柴油,汽油产生的致癌物质。

但是他确实患了好多年的鼻炎了。再者,我的表哥一名收费员,每天都要面对上千辆的汽车,其中柴油车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柴油车所排放的硝基多环芳烃毒性比一般颗粒物要大的多,致癌性达到了相当高的一个量级,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对收费员的身体健康会怎样的产生威胁。

今年3月,我们谈雾霾。但是这么多的煤和石油在燃烧,这么多的有毒工厂在污染,这么多的汽车在超标,我们能做什么?对于一个在海南长大的人来说,在看之前,我不知道雾霾是什么,也不知道有什么危害。

对于别人来说蓝天白云是奢侈品,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蓝天白云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了;即使偶尔因为天气缘故会起雾,但是空气质量也绝对是好的,绝不会像北京天津那边一样pm2.5超标之类的。但在日益发达的海南,未来是否依然是蓝天白云,空气是否如从前一样清新,我怀疑。

影片中,大量科学证据和数据表明,中国环境问题的尖锐矛盾和令人震惊的画面,各部门发言人的无奈表达,柴静的苦口婆心,让我们感到悲哀。在发展中国家,谈环保奢侈吗?看到下半场,英国能源大臣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你知道吗?负责整个伦敦电力分配的,是一家中国公司!这足以证明中国的科技是强大的,但受国内体制的限制,英雄没有立足之地。

从小学课本上看,我们一直在讲环保,大量的考题也在讲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企业完全不符合环保理念,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而如今的小朋友们,他们满口环保,甚至考试答题谈环保也答的溜溜的。

但是他们呼吸什么,看到什么,我们能给他们什么样的世界?事实上,雾霾的源头就在我们身边。不应该只是柴静。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解决和监督意识,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我们还年轻,未来世界将属于我们,但那时,我们得到的将只是一个灰色的星球?

当石油和煤炭企业疯狂地从地球上获取利益时,能有多少人站出来?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是世界的缩影吗?我无法回答。

在我看来,《穹顶之下》不单单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位母亲为了女儿对全中国的呼吁,这让整部**在现实的残酷中,有了一丝别样的温馨,也令所有人为之侧目,没有人希望在将来,一个小生命第一次睁开眼,迎接他的,不是阳光,而是一片灰色的苍穹。祖先让我们看到蓝色的天空,那就不该让污染成为它的瑕疵;父母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那就不该让雾霾遮去它的光芒。

我们的身边,几乎处处都在制造pm2.5,也许就是刚刚路过的车辆,也许就是家门口的餐馆,对于这些,我都能够理解,毕竟对于物质生活,优越的经济条件尤为重要,但无视环境污染,就应该被制止。拨一个**,污染就少了一点,即使这些对于地球来说微乎其微,但我们尽了力,也许还能带动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倘若几十亿人都能有环保意识,污染又从何说起。

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也许我们能做的很少,做的更多的结果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责任,做好事情是我们的责任。同时,**应加大治“霾”力度,采用环境标准和经济杠杆而不仅仅是行政措施,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汽车尾气、施工现场和道路扬尘治理等工作,将排放标准作为产业准入和淘汰落后的门槛,形成倒逼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环保监督和执法,实行区域联防联控,发挥环境司法作用,促进公众参与,使apec蓝成为常态。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3)

今天,我观看了纪录片《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触,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共命运。

柴静怀孕了,本该是值得全家人开心的事,但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被医生诊断为良性肿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动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刚出生的孩子可能会撑不住,全家人都为这个还未来到人世间的小宝宝揪着心。手术成功了,但却引起了作为妈妈的柴静的思考,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为什么会得肿瘤呢?答案是PM2.5。这是一种超细颗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就是我们常称的雾霾,近几年它时常出现在我们视线中,并且几乎成为了生活常态,可是这个生活真的正常吗?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而我们肉眼能看见的最小颗粒都是它的20倍,我们看不见它,而它却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当PM2.5上升时,人群的死亡率会随之上升。

雾霾从哪里来?中国能源结构中,燃煤和燃油占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烧排放时大部分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之中,煤炭没有得到过清洗,石油没有得到提炼,各种有毒物质随着排放来到大气之中,通过我们的呼吸进入人体,小小的颗粒就会在我们体内到处“遨游”……

我多么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下,能够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时刻担忧因为污染而受到伤害。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建议爸爸将普通灯泡替换为节能灯,也许一只节能灯做出的贡献的确很小,可13亿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节约的能源、减少的碳排量都将会是天文数字!我还可以随手关掉不用的电灯、空调;用在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锻炼;郊游时和把爸爸妈妈一起改骑自行车……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么一个家庭呢?千千万万个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这样既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又可以使环境更优美,何乐而不为呢?“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一起为那蔚蓝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4)

“在人们没有发现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这是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对于雾霾简介中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进入了一个了解雾霾的世界。

对于雾霾一直是一无所知的我,这一次将它了解了个底朝天。

柴静将两个主要导致雾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祸首:煤矿和汽油。中国人自从进入铜器时代后对于煤的使用是日益频繁,到了铁器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科技发达的现在,煤,始终是人们赖以使用的矿物,然而好矿会越用越少,而劣质矿则会变得多了起来,对于劣质矿物人们采用洗煤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干净”,但许多人都想跳过这个烧钱的过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导致烧出来的黑灰变得更多,当这些东西进入大气,就成为了雾霾的主材料。

当然汽油也是一个导致雾霾加强的主要原因。许多不达标的车在不安装尾气过滤器的情况下连夜奔驰,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挥发,以及人们的过度用车让雾霾变得如此嚣张。

不仅如此许多工厂也以身试法,做许多法律上不允许的事,然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自己。

就拿煤矿的事来说,许多老板为了省钱而不洗煤,也为更快的赚到钱,让下一批煤尽快的给他赚钱,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质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许多矿厂老板更是大量的将劣质的褐煤送到其他老板手里来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们自食其果的一个例子。

汽油也是一样,任何一辆被查出超标的车都不愿意装处理器,都是一个理由:省钱。就为了省钱所以买假车和国四的标来瞒天过海,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穹顶之下》所要告诉我们真正的东西。

“在空气中我闻到了钱的味道。”这是柴静在节目里的一句原话,为了钱中石化提高石油价格,降低排放标准;为了钱煤矿厂老板拒绝洗煤;为了钱卡车司机拒绝装过滤器;为了钱那些造假车的人以身试法;为了钱所有这些不过环境变化的人,最终拉着我们与他们一起吃他们种下的苦果。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雾霾,而是自己。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5)

“有时我会看到女儿站在玻璃窗前用小手拍着,用这个方式告诉我她想出去玩。她总有一天会问我,妈妈为什么你要把我关起来,外面到底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这一年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为了回答将来她会问我的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我们怎么办?”

“无论如何我都没想到,这是我女儿可能会面临的一个世界。”——柴静

雾霾是什么?有时候我在黑暗中会把灯关掉,我想端详一下PM2.5到底长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我看不见它,它们是一些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所以它们会把大量的可见光都散射跟折射掉,留给我们一个能见度很低的世界,但也因为这个原因,我能肉眼看到的颗粒物最少也都是它的20倍,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不到敌人的战争,但是有一个办法我能把它拽在眼前。

20xx年10月21日,第一天供暖的哈尔滨,它的雾霾爆表pm2.5在1000以上。

我问过哈尔滨环保局,我说听说你们那两天车开出去,公共汽车都开丢了,他苦笑了一声说,别说公共汽车了,连我们局长都丢了。说他那天到现场去检查工作,没一个人认出他,因为雾霾太大。

当天的哈尔滨的雾霾就是因为他们烧了两千多万吨的褐煤,加上在20xx年的时候全国几十万台这样的小锅炉,没有任何标准,也没有任何监管,就这么一烧,就这么一排,就这么一放,你在高空往下俯瞰的时候,1200万人,就像是被水泥砌在了底下。

车多就污染吗?东京比北京车多,为什么没有这么严重的污染?

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内开车的有多少?将近一半,而且我们当中有12%的人是在两公里内开,我们有7%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内开,一公里是什么概念?出门可能去趟超市去趟菜市场的概念。

北京的夜里没有车对吗?那为什么污染也这么严重呢?它真的是车带来的吗?

每一天晚上到零点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都会出现一个峰值,都会比当天下午三点钟要高出将近两倍,每天晚上固定出现,什么东西在北京的夜里12点定时出现呢?

一吨钢如果把它所有的环保成本省下来,不去装的话,他能够省一百块钱,一吨煤能够省156块钱,一辆车如果不装环保设施的话,能够大概省两万。油品少升级一次,能够省500个亿。

10年前我问空气中是什么味道,我没有得到答案,现在我知道了,空气中是钱的味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做的测算是15年之后,我们的耗煤量会达到60亿吨,我们的用车辆会达到4亿辆,这意味着什么?清华的倪维斗院士告诉我说,这意味着我们将在用光所有资源之前我们就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这意味着在中国雾霾还只是刚刚开始,堵车只是刚刚开始。

我说过我这一年过的很不痛快,老觉得是在过一种很临时的生活,真的。雾霾天一来我就不知道我明天在哪?或者未来在哪?但是呢就在那个餐馆把那个油烟装好的那一会儿,我突然觉得我好像脚落实地,这种感觉很难说清楚,你明明知道说它对于改善大气污染作用是非常微乎其微的,但就是因为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点点事情,可以让事情本身变的更好,他心里面就能够踏实了。回来来看,人类与污染之间的战争,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起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6)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着。”

在我们措手不及时,雾霾如同洪水猛兽向我们袭来,击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国,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问:“二十年间那片蓝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云又去哪了?”

我从来不曾想过冬天供暖的背后是一群恐怖的颗粒物,不曾想过汽车行驶的背后一例是危险的污染,更不曾想过自由呼吸的背后是无数危险的因子,我也从来未曾想过“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种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进手术室的场景,他们一家人没有吸烟史,却仍在遭受着这样的病痛,当显式镜中出现遍满黑丝、黑斑的肺部,我不禁为她心痛;一个小女孩孤独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着透明的玻璃,渴望一个莺语花香的外界;那个六岁的山西女孩仰着无邪的脸回答:“没有见过星星与白云……”我曾以为只有见到矿山的炸裂,只有见到冒着黑烟的烟囱才算是污染,但事实却是雾霾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吞噬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生命与幸福。

那我们如何对待雾霾,创新无疑是一条必经的路。英国委员会大臣说过,政府将公平竞争的机会留给市场,市场自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他们使用了天然气,这便是创新的力量。我们也不应当置身事外,环境的保护也依靠我们每一个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觉到脚踏实地,而不只是寄住在这个蓝色的星球。

当我看见那终被网覆盖起来的泥土,看见安装了净化处理装置的餐馆,看见了加油站的员工对器材进行更新,而不是说着“你只有义务,没有权力”的话语的时候,我终究是对这一场旷日持久的环境保卫战有着无限的信心与希望。我相信我们留给自己的子孙也不会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

那个小女孩在花盆里养了一只蜗牛,每天都对着它吹气,你见到了吗?它其实真在一步步地长大,就像我们憧憬着的美好未来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7)

今天一妈一妈一带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穹顶之下》,看完我非常震惊。

整个片子长103分钟,简直像一部大电影。我和一妈一妈一一口气看完,一点都没觉得累。

片子的主题是关于雾霾的。讲了雾霾的危害,形成原因,还 有我们该怎么防治雾霾。里面列出了许多数据,讲了许多我不知道的科学知识。看到雾霾对我们身体造成的伤害这么大真是让我害怕。看到因为一些有责任的国家部门却不负责任又让我很生气。特别是看到采访石油企业的一个高官,问他为什么环保部不把汽油的生产标准制定的更好更环保时,他竟然说:“我认为,环保部他不懂。”这不是就像自己又当裁判又当选手参赛一样吗?这明显是说无赖话呢!

片子里有用的内容实在很多,我一时也记不下来。但是我已经明白,我们都可以为环保做点事。比如你看到工地上尘土飞扬,就可以要求他们把土堆盖上;看到饭店直接把烟排在空气里就别去他们那儿吃饭或者举报他们;不吃街边烧烤,不放炮,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一交一通工具或者骑自行车,看到有污染环境的行为主动制止;不听劝阻的还 可以直接拨打环保部门的电话1236一9……

总之,环保,就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就像片子里说的那样:同呼吸,共命运,我们都是环保当事人!

穹顶之下观后感(篇8)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本文来源://www.dhd7.com/d/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