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作文 >

孔子观后感作文

《孔子》观后感作文

时间:2024-01-24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孔子》观后感作文系列(6篇)。

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孔子》观后感作文”的有用信息,请将本文收藏方便您日后的查看。作文里稚嫩的文笔,是我们回不去的青春,作文让我们可以记录并分享我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一篇优秀的作文会吸引许多人前来阅读。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1)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最近参观了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和人伦关系。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和正义的,但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孔子强调人应该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朋友,并且要关心他人。他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保持和谐的关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孔子的思想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途径,应该将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他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计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大学生来说,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大学生应该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朋友,并且要关心他人。他提倡因材施教,认为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计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思想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参观孔子博物馆让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大学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2)

孔子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

本文为孔子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一部电影,家国天下,短短乐、射、御、书、数”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再现,一气呵成,感谢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视剧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胡玫,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爱的孔子形象。

关于克己复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义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礼的方向,本质上是教育人们要重视礼的教化与熏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强调礼乐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鲁国政权为三桓贵族所掌握,三大贵族拥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与鲁国的宿敌齐国和谈未遂,眼见要兵戎相见时,也无动于衷。后来更是使计迫使孔子离开了鲁国,四处漂泊。其实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鲁国国君所言,处于这样一个乱世,诸侯分封割据,称霸一方,名义上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颓危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贱霸暂且难以坚持,而孔子还期望君主能够以仁义治国,这样百姓避免战乱,才会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结合那个多事战乱的春秋,难免会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也为他日后周游列国时,即使在树林处收徒讲学,也会遭到民众们的反对,他也被迫带着他的门徒被诸侯王们由一个国家驱逐之另一个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终于回到了鲁国,他已经很老了,但仍然执着着那个克己复礼的梦,含笑而终!

关于取义成仁

除了礼,孔子的另一面思想则表现为仁,为后世所称道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个延伸和继承。在《孔子》影片里,没有情节明确反映孔子如何取义成仁,但却通过他的两个徒弟子由和颜回充分刻画出来。首先是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和门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过河时,突然发生了冰裂,一车满满的典籍掉进了水里。颜回没有犹豫半刻,马上纵身潜入水里把典籍给一卷卷打捞上来,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典籍是远比他性命珍贵的,能够影响后世的儒家伟大学著,更是这十几年来,孔子和徒弟们的思想结晶,对仁义的传世,是及其重要的,结果颜回溺水而亡 。当孔子还没有从见到颜回去世时表现的悲痛中振作过来时,又传来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卫国作战时,因保护卫国幼小的皇子被叛军群杀而逝的噩耗,子由在临死前依然牢记老师的说话,把官帽戴正,以示正义凛然,结果取其成仁。这两个片段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会有那么一种心酸和体会,有时候,仁义的实现和追求,比我们很多东西更值得去奋斗,甚至乎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关于仁礼探讨

影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孔子对礼乐仁义的实现的憧憬,他说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自己所留给后世的只有一部《春秋》,短短的一部史书,是自己一生的记录,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总结,一个里程碑的创造,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了解孔子,但也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误解他,在那个春秋,圣人孔子已经有如此的感慨,今何以堪呢?

范文二

刚开始看《孔子》的时候,觉得孔子有点太会装,一开始便受鲁国国君的各种重用,而他态度似傲慢似欢喜,不太懂他为何接受高位的授予,毕竟伴君左右,危机四伏。可了解了当时的政局动乱后,我明白了,他只是想尽心尽力帮助国君,而鲁国国君几近是个空名,下面的三桓、季氏无不垂涎着君主的位子,虽说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他对国家的热爱慢慢推着他向前走,不得不立在一个高度上对抗敌人。

而看到当时几个国家的相处局面时,我并不感到担忧,只是为当时深受其害的百姓感到痛苦,君主们的雄心勃勃并未展现的淋漓尽致,按说历史上的他们都是残酷无比的,可是在电影中,只是通过极少的颠沛流离画面以及人物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吞并了哪个国家,只留给我们去想象,在这样动乱的时代,孔子依然坚守着他的梦。

电影中有很多感动我的场景,比如到了某国时,未进城门便被驱逐,孔子便坚持在城外的树林里授课,可依然受当地的居民的驱逐,孔子的弟子与百姓发生争执,树被砍倒时,孔子满脸的无奈与辛酸,正如南子说的“天下人不懂夫子的痛苦,是因为夫子的境界之高”,原话忘了,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孔子以礼治国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他的痛苦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还有一个场景,便是在漫天飞雪时,孔子及其弟子们从冰上过江时,冰裂了,一车的书卷倒入江中,颜回立时跳入江中捞书卷,来回几次后终于冻僵了,没有醒来,我看了后有种想责备孔子的心念,颜回是为了孔子,为了师父的梦,就这样永不再醒来,而孔子内心是会痛的,那么当时应该想办法不让颜回数次回到冷冰冰的水中的,而不是一味地趴在那里叫着他的名字叫他回来,他应该懂得自己最爱的弟子颜回不会听他的,即使是送了生命。接着听闻了子路的死讯后,我真的无法理解孔子了,弟子们都是为了他一人的梦想,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孔子对死去的弟子的无线牵挂与不舍真的没有改变孔子的以礼治国的方法么?至少我一直告诉自己,他的弟子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可有时觉得不值得,让自己活着帮助夫子不是更好么?为何一定要拼死、拼到死来扞卫自己的那份正义与爱呢?

没有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那些人的思想与行动,电影毕竟不是写实,虽然它努力地想要写实般让观众相信,我觉得那些演出来的真的不真实,不够,不充分,这个缩影只是孔子的明显的几个故事梗概,更多的无法呈现了,于是便有一种空洞感,比如孔子漂流了这么多年,后来回到鲁国后,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呢?他的周游列国讲学并没有突出呈现,很多年在我看来好像只是瞬间的故事,我想了解细节及更多地故事,更多关于孔子思想活动的故事,他的思想是那个时代乃至现今都宝贵的东西,正如结尾时孔子自己说的,世人了解他同情他理解他是通过那部《论语》,世人不解他怀疑他一样是因为那部《论语》,每个人细细研究过《论语》的话,对孔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我想,更多的是,人们对他在那个时期的思想的伟大清晰透彻的事物观,人世观。

出生于鲁国的孔子,视鲁国为家,他的弟子也是如此,后来得知自己可以回家时,我好像融入了他的弟子的行列,急着离开颠沛流离的生活,往家赶去。孔子也许领会到了,自己的梦并不能通过他人来实现,尤其是弟子为了他永远地离开后,他明白了,他只能默默用授课的方式推广礼治,而不能参与政事,此时的他心里依然是苦涩的,有志不能抒,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悲哀,我更感激自己现在的生活,民主,自由,更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而我第一次接触《论语》的时候是初中,因他的及其弟子的那些简短的名言以及对话,形象演说了一个个真理,老师带领着我们通过还原当时的场景,以及给出翻译后的涵义,让我对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产生了并不明显的崇拜,只是觉得他是古人中伟人之一,并无其他想法,随着成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再次领会到他们对话中的精髓时,我往往会感到震颤,或许他真的值得我们一生的探索与实践。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3)

今天,我们全校同学一起**了一部电影——《孔子》。电影里的孔子温和又严肃,有威严的气质但并不**,谦虚恭敬又安详。这让我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还很热爱学习,学***不感到满足。孔子也很善于教导别人永不疲倦。我想,“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电影里有一个片段,令我终身难忘。孔子的马车正行驶在表面结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块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马车正好在那块冰上,驾车的人让马车跑过了那块冰,一卷卷书却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学生潜入水中,把一卷卷书拿上了岸。

这就反映了他的学生是多么爱书啊。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孔子》里充分表达了出来。魏国的一位妇女早上和孔子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临近傍晚时,她坐在马车里被人用暗箭射死。

临死前,她并没有非常伤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谈时的情景。

朝闻道,夕死可矣!看完《孔子》后,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觉得,孔子真是一个伟大的人啊!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4)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能够有机会去参观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孔子博物馆,我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孔子一生追求“仁”字,他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他提倡“仁爱”、“谦逊”、“忠诚”等品德,这些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孔子博物馆,我了解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授之以渔”等教育方法,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他的教育方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博物馆,我还了解到了孔子的生平和事迹。孔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不断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的思想和文化也影响着千秋万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方法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教育方法和文化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孔子,也希望能够将他的思想和文化传承下去。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5)

孔子电影观后感450字作文范文

本文为孔子电影观后感45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纵观整部电影,确实拍得很好,能够充分地展示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并且抓住了孔子为政持官掌权时的政治特征,反映着其仁和礼的核心思想体系,当中的确不乏催人泪下的片段和插曲。辨证的说一句,该片更应该像一种全新风格的历史记录片,很多人认为孔子作为圣人,生活在春秋时期,很多东西无法考证,只能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展示,但其实不然,电影尽管通用的是白话文,但处处体现着原始的仁礼思想语言风格,在感动苍生的同时必然给予一种精神和思维上的震撼和影响。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看完该影片后,我甚至乎结合当今的民族和社会特征产生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

关于克己复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义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礼的方向,本质上是教育人们要重视礼的教化与熏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强调礼乐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鲁国政权为三桓贵族所掌握,三大贵族拥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与鲁国的宿敌齐国和谈未遂,眼见要兵戎相见时,也无动于衷。后来更是使计迫使孔子离开了鲁国,四处漂泊。其实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鲁国国君所言,处于这样一个乱世,诸侯分封割据,称霸一方,名义上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颓危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贱霸暂且难以坚持,而孔子还期望君主能够以仁义治国,这样百姓避免战乱,才会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结合那个多事战乱的春秋,难免会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也为他日后周游列国时,即使在树林处收徒讲学,也会遭到民众们的反对,他也被迫带着他的门徒被诸侯王们由一个国家驱逐之另一个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终于回到了鲁国,他已经很老了,但仍然执着着那个克己复礼的梦,含笑而终!

关于取义成仁

除了礼,孔子的另一面思想则表现为仁,为后世所称道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个延伸和继承。在《孔子》影片里,没有情节明确反映孔子如何取义成仁,但却通过他的两个徒弟子由和颜回充分刻画出来。首先是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和门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过河时,突然发生了冰裂,一车满满的典籍掉进了水里。颜回没有犹豫半刻,马上纵身潜入水里把典籍给一卷卷打捞上来,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典籍是远比他性命珍贵的,能够影响后世的儒家伟大学著,更是这十几年来,孔子和徒弟们的思想结晶,对仁义的传世,是及其重要的,结果颜回溺水而亡 。当孔子还没有从见到颜回去世时表现的悲痛中振作过来时,又传来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卫国作战时,因保护卫国幼小的皇子被叛军群杀而逝的噩耗,子由在临死前依然牢记老师的说话,把官帽戴正,以示正义凛然,结果取其成仁。这两个片段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会有那么一种心酸和体会,有时候,仁义的实现和追求,比我们很多东西更值得去奋斗,甚至乎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范文二

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激荡,悠久的华夏从古至今无不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一个国度该以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感动着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提倡弘扬优良的传统,比如敬老爱幼,扶危助残,注重修养等等,都可谓儒家精神和仁礼的扩展,但渐渐地,但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是进步了,但人文风气呢?我只能一笑置之,而且是苦笑那种。出行时侯我总会赶上公交,但每次挤公交总不是滋味,年轻的我不是在抱怨什么,而是看见很多人占着位置,见到老弱病残孕却无动于衷,有的陌生人往往因为碰了一下肩膀或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在车上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乎恶语重伤,恶言相向,粗俗不堪。街道上呢?闯红灯,乱扔垃圾的人彼彼皆是,好像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生活潜规则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得不起眼的事,即使行善,他们也只是会行大善,但须知莫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登堂入室,构建真正赋予仁礼精神的和谐社会啊!要是大家认为这些都不在话下的话,那就拿这次西南旱灾来说 ,大家慷慨解囊的时候,居然有那么个不识好歹的80后发表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向灾区捐款,狂妄姑且勿论,居心何在呢?一个民族在经历危难的时刻,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这样的鼓吹是不是该收敛一下呢?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日益强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汉语热潮带动着贸易,政治的发展,国人无不眉飞色舞,幸甚于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和儒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但试想一下,从侧面来体会,难道我们没有察觉当孔子和儒家走向别的国度,表现出的是一种国际化的熏陶的同时,我们离曾经孔子终其一生都渴望实现的梦已经走远了吗?外国人越来越熟悉我们的文化,在礼貌,休养,道德培养和注重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让很多人深切体会仁礼的感化和魅力所在,于是日而三省,躬亲小善之举已在他们的行动中得到体现。或许有一天,孔子的梦得以实现,天下仁礼遍及,但作为华夏思想之奠基人,在九泉之下得知实现这个梦的主力军却非我大号中华,斗胆问一句,圣人会有怎样的感想呢?当初将礼乐仁义的重任托付给未来,托付给后世,如今看来是否所托非人呢?

夜深了,写到这里,我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我不是个优秀的中国人,但至少在此刻我开始有种感觉,周润发他究竟是在为谁流泪?是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更确切的说是为儒家,为孔子,为飘逝于我们生活和环境的仁礼绝唱而流的!

范文三

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激荡,悠久的华夏从古至今无不被人称为礼仪之邦,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一个国度该以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感动着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但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这个民族向来提倡弘扬优良的传统,比如敬老爱幼,扶危助残,注重修养等等,都可谓儒家精神和仁礼的扩展,但渐渐地,但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生活的社会,我们生活的环境,社会环境是进步了,但人文风气呢?我只能一笑置之,而且是苦笑那种。出行时侯我总会赶上公交,但每次挤公交总不是滋味,年轻的我不是在抱怨什么,而是看见很多人占着位置,见到老弱病残孕却无动于衷,有的陌生人往往因为碰了一下肩膀或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在车上争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乎恶语重伤,恶言相向,粗俗不堪。街道上呢?闯红灯,乱扔垃圾的人彼彼皆是,好像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生活潜规则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得不起眼的事,即使行善,他们也只是会行大善,但须知莫以善小而不为,才能登堂入室,构建真正赋予仁礼精神的和谐社会啊!要是大家认为这些都不在话下的话,那就拿这次西南旱灾来说 ,大家慷慨解囊的时候,居然有那么个不识好歹的80后发表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向灾区捐款,狂妄姑且勿论,居心何在呢?一个民族在经历危难的时刻,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这样的鼓吹是不是该收敛一下呢?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日益强盛,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汉语热潮带动着贸易,政治的发展,国人无不眉飞色舞,幸甚于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孔子和儒家越来越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但试想一下,从侧面来体会,难道我们没有察觉当孔子和儒家走向别的国度,表现出的是一种国际化的熏陶的同时,我们离曾经孔子终其一生都渴望实现的梦已经走远了吗?外国人越来越熟悉我们的文化,在礼貌,休养,道德培养和注重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让很多人深切体会仁礼的感化和魅力所在,于是日而三省,躬亲小善之举已在他们的行动中得到体现。或许有一天,孔子的梦得以实现,天下仁礼遍及,但作为华夏思想之奠基人,在九泉之下得知实现这个梦的主力军却非我大号中华,斗胆问一句,圣人会有怎样的感想呢?当初将礼乐仁义的重任托付给未来,托付给后世,如今看来是否所托非人呢?

夜深了,写到这里,我长吁了一口气,虽然我不是个优秀的中国人,但至少在此刻我开始有种感觉,周润发他究竟是在为谁流泪?是为我们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更确切的说是为儒家,为孔子,为飘逝于我们生活和环境的仁礼绝唱而流的!

《孔子》观后感作文(篇6)

《孔子》观后感作文范文

近日观看《孔子》,对其中的几处情景颇有感慨,细细思量,随感由衷而发。

“放”一声令下,大量的油从城墙上往下倾倒,紧接着一支支带火的箭离弦而出,点燃了这一片火海。在这片火海中,士兵们不断地嘶喊,不断地挣扎,但都无济于事,眼看着他们一个个被火烧焦成灰,我的心不禁一颤。整个城门外在火势之后成了一片坟墓,到处都是死人。这些引发人们一些思考:孔子这样做对吗?他该这样做吗?在大多数人眼中,孔子不但文行,在军事方面也能稳操胜券,看到这一幕,有人会觉得孔子机智过人,而我却认为孔子的做法太残忍,虽然常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我认为大可通过其他途径来征服这些反叛者,何必非要取他们的性命,孔子不是主张“仁爱”吗,怎么却成了杀人凶手呢?当然,有一点也不可否认,最终取得了成果,成功拆除三桓围墙。

除了这些以外,孔子还是个忠国的人才。他的爱国体现在这样的场景:当他被奸人陷害被迫离乡,抛妻弃女后,周游列国几度风波,重新又被请回鲁国的那一刻,他饱含深情地望着城门,哽咽地说:“我终于回来了!”随即行了一个大礼。这不禁让我想象:一不小心,那片叶子就脱离了树的怀抱,缓缓地在空中飘动。偶尔的一阵风会令它无可奈何地打旋、翻转,但最终,它还是回到土地,那片生它养它的土地。没错,这片叶子就是孔子。我注意到孔子走路的蹒跚,满头白发,他老了。即使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他也是开心的,因为他终究回到了故乡了。

同时,孔子也是擅长教学的,他的弟子都很出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子路和颜回。子路急于求成,为了让孔子能早归故土,在叛乱中被杀。但他临死前正衣冠的凛然之举,让我看到他真君子的本色,他的英雄形象刻在我的'脑海里。颜回在掉入冰河中后,竟为了捡回夫子的书简淹死了。当我看到孔子在冰面上痛苦地喊叫:“回!回……”我落泪了,我很敬佩他的做法。他们俩都是英雄,是孔子的骄傲,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先人。

孔子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的成就显著。他的事迹和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思想灵魂。

本文来源://www.dhd7.com/d/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