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作文 >

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时间:2024-03-09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合集(7篇)。

作文是内心思想和情感的展示和表达,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写好一篇作文需要观察什么?期待这份"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能够开阔您的视野,本文的重点在于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1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日。相传元宵节始于西汉文帝时,因为正月又称元月。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故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而闹元宵,我更喜欢我妈妈家乡——徐闻的元宵节。

一到元宵节徐闻非常热闹,街上有许多花车,花车插满了彩旗,也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上面有人在敲锣打鼓、放鞭炮。他们还化着奇怪的妆,穿着奇怪的衣服,戴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可美了……

花车一经过就有表演,首先是舞狮表演,这不是真的狮子,而是穿着装饰着狮毛的衣服,戴着狮子头套的假狮子。然后敲锣表演,那声音,震耳欲聋。最后是女子八音锣鼓,女孩子拿着锣和鼓,穿着美丽的衣裳,像孔雀一样美丽无比,还有“女子走秀”,这不她俩变成相机中的人物,一会手牵手,一会肩靠肩,摆出不同造型。

表演完了,大家都兴高釆烈地回去了,等到明年春节我一定要再去看。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2

快乐的元宵节活动元宵节到了,我们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有舞龙灯,猜灯谜,包汤圆儿,赏灯等。我们四年级的活动是玩游戏闹元宵。全年级八个班,每个班都准备了一个游戏。各班分组到每个班去玩。尽量达到要求拿到分数,并尽可能每个游戏都玩到。时间到了就回教室记分,按分数的高低拿不同奖品。游戏很多。有叠报纸、警察抓小偷、牵手、运空瓶子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团团抱。每十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面朝里。音乐一响起就旋转,一停下就找人按相应的人数,抱在一起,谁抱错了就淘汰。一共两轮,一轮三人,一人两人。我和张文和金琦制定的一个计划:第一轮我们抱在一起,第二轮我和其他同学抱一起,他们俩抱在一起。游戏开始了,我们就按计划执行,结果很顺利,个个十分。还有一次玩牵手,我虽然没玩成,记得仍很清楚。玩法是:一人上台,用红领巾或围巾蒙上双眼,另一人牵着他的手在班上转一圈后就回座位。他把蒙眼的东西掀开后,在提示的那组把所有的人手摸一遍。然后说出名字就算赢。洪静宜上台了,老师用红领巾给他蒙上眼睛。请吴闻则来牵手。“是他!”“竟然是他!”我们组惊叫起来。走完之后,他可能已经知道了,故意越过他直接摸后面人的手,再报出名字。回到本班,我们谈论的分数,我得了49分,是四等奖。要不是还有两个没玩,就是二等奖了,我还得继续努力。这次元宵活动锻炼了我的智力,反应力等,我很喜欢!原创投稿,百度搜索“中国”第一个就是,记住我们的域名: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3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这是古人用诗词的方式对元宵节的描写。而刚刚过完年,转眼间又到了美好的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自然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传统风俗。

元宵节的那天晚上,我吃过软糯香甜的汤圆后,就出门去游玩了。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当我踏着“宝马雕车满乡路”的大道,听着“风萧声动,玉壶光转”的声音,看着“灯烧月下月如银”的圆月时。忽然看见有一群人呆在一个长廊下,抬头看着一个个灯,嘴里在嘀咕着什么,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后悔万分。作为一个合格的“好猫子”,我心中闪过了许多疑问:他们在干什么?是不是在发好东西?要不要去看一下呢……最后我的好奇心促使我立即停下脚步,兴冲冲地径向人群跑去。我在人群之中“左砍右劈,杀出一条血”,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在猜灯谜。

我立刻想起之前,之前在书上看见过猜灯谜的由来:灯谜是由谜语发展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出现了“隐语”、“文艺谜语”等文字游戏,在南宋的时候才挂在灯上。等我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时,坐在一旁发奖品的大哥哥带着和蔼的微笑对我说:“小朋友,只要你在10分钟内答对了两道灯谜,我就送你一包汤圆。”作为一个“小馋猫”,听到这话,我立刻激动的活蹦乱跳。争先恐后地去猜灯谜了。

我抬头一看,结果大惊失色——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谜。我一眼望去,许多的灯谜都已被人摘去,人们个个都摩拳擦掌,看起来胸有成竹,快速地摘走自己的灯谜,生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拿走似的。这不得不让我加快脚步,眼前的一个个灯谜,看得我眼花缭绕,头晕目眩。我四处乱转,像一个猎人一样寻找着合适的“猎物”,个个灯谜都“犹有花枝似的”,让我举棋不定。突然一个灯谜从我眼前快速闪过,我立马停下了迷茫的脚步,开始解答这道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物)”,这时,我感觉好像在哪看见过这道灯谜,于是就自言自语的开始嘀咕起来:“嘶——好像看见过这句,可是在哪儿呢……”我正带着焦虑思考着时,突然恍然大悟——以前看红楼梦时见过这句灯谜,谜底是“爆竹”!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蹦跳的老高了,立马把灯谜摘下,心中暗暗自喜:原来灯谜这么轻松啊,那我不是很快就可以拿到我心爱的汤圆了吗。然后又开始寻找第二个灯谜了。

我正举棋不定时,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则字谜:香字少一撇,不做查字猜(打一字)。于是我的大脑立即开始飞速运转,我眉头紧皱,脑中仿佛飘过了千千万万个字,犹如大海捞针,宛如找到了一种“仓颉造字”的感觉。“香”字去一撇不是“杳”字吗?可他为什么又说不是“杳”字呢?我的手飞速地在手心中书写着,可就是写不对。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10分钟了!我心中紧张的战鼓也开始敲击。正当我快要放弃之时,我突然注意到了“一“字,我的大脑灵光一现,有个“一”字,那肯定要去掉一个“一”和一个“撇”了,我不禁信心倍增,又开始在手心中书写。突然,我脸上露出激动又兴奋的面容,“我知道了!是“杏”字!”我激动的大叫起来。于是我立马摘下字谜,跑向那个哥哥的位置,把灯谜给他并说出了谜底。哥哥告诉我:“你真聪明,居然全都答对了。让哥哥来告诉你灯谜有几个特点吧——灯谜一共有三个特点:1、有独特的结构。2、面与底别解。3、面与底异字。”并把一包汤圆送给了我。我感谢哥哥后,开心地跑回家去了。

猜灯谜,益智益脑,既弘扬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元宵节。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4

每个桌上有一碗紫薯泥和一盆元宵面。还没等我喘口气,就听见“比赛,现在开始!”只看见旁边的同学们都在抓面和紫薯泥,不一会儿,桌上杯盘狼藉。再看看大家的成果,我不禁哈哈大笑:有的扁的像粑粑,有的圆是圆,却张大嘴巴,露出紫色的“舌头”。我也不甘落后,左手抓,右手揉,很快,装元宵的饭盒就“吃”得饱饱的。“最后20秒”“最后10秒……”“天啦,让时间再长点吧!”我一边包,一边想。连最后一秒我们这一桌人都不松懈。“时间到!”顿时,我们瘫坐在椅子上,擦擦头上的冷汗,等待成绩公布。最后得知我们组没拿到名次,唉!

接下来的比赛就更激烈了——猜谜。不一会儿,就轮到我们这一组了,第一道题是:早上——打一字。早,上,早和上拼起来不就是卓玛的卓吗?一位同学说“卓”,但老天不如人意啊,答案是“日”。原来早分为日和十,上面的一个就是日。

转了一圈,又到我们,“林海无边——打一字”。无,就应该是让林和海把偏旁去掉,再合在一起,就成了梅花的“梅”字。耶,正确!经过大家齐心协力,我们猜谜语得了第三名,奖品是一张100元代金劵。两个活动的结果,真的让人又惊又喜!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元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终身难忘,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田。

活动前,我们先去洗手,过了好一会儿,活动终于开始了。

家长志愿者教我们包汤圆:先拿一块小面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然后拿一块黄糖塞进面团中间,最后,把它搓圆,一个汤圆就做好了。同学们学着家长志愿者的样子,先拿一块小面团,然后把黄糖塞在中间,最后搓圆。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也做出了汤圆,我可兴奋了!做出的汤圆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肥的像个小胖子,可爱极了,瘦的像根葱似的。小的汤圆挤在大的汤圆中间,好像在对战。

过不了多久,大家都做好了,开始煮汤圆了,家长志愿者们放入了白萝卜,鱼饼,和腊肠,还有汤圆。

嗯!这是什么味道?这味道香香的,甜甜的,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当把汤圆端进来时才知道是他的味道,真让人不敢相信啊!一端进来,我就看见了它的样子:雪白雪白的,白得发亮;个儿胖胖的。用鼻子闻一闻,香极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吃了。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糯糯的,香香的,包在里面的糖变成了糖浆,一咬,就爆了出来。糯糯的团配上甜甜的糖,这简直就是绝世美味。汤的味道也很不错哦,香香的,咸咸的,一口可以喝光,这味儿太难忘了!我真开心!

活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一起动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还学习了做汤圆。

啊!这次活动真令人难忘。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6

元宵节热闹非凡。

夜空里礼花绽放,一朵朵火树银花绚丽多彩。广场周围的树上霓虹灯闪闪发亮:有的一颗一颗像珍珠,有的一点一点的像水滴,有的竟然一串连着一串就像流星飞落人间。树和树系着长长的绳子,上面挂满了花灯,每一盏灯下都有一道灯谜。花灯形态各异,有大大的耳朵,眼睛会骨碌骨碌转的兔子灯;有甩着尾巴的鲤鱼灯;有抬头挺胸的公鸡灯;有又圆又大的花鼓灯;还有粉嘟嘟的荷花灯、宫殿一样精美的宫灯……真是数不胜数,它们把广场照得灯火通明。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赏灯猜谜了,广场上观者如堵,每一盏灯下都人头攒动,他们有的小声商量着,有的嘻嘻笑着,孩子们手里不是拿着酸甜可口的糖葫芦,就是举着小花灯,乐得合不拢嘴。

元宵节的广场真是欢乐的海洋啊!

写元宵节活动的作文 篇7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本文来源://www.dhd7.com/d/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