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范文网 >地图 >观后感 >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

时间:2024-01-06 作者:读后感范文网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集锦。

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 后感大概就是观赏完之后的感触,观后感写作,提升文字逻辑性,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到困惑可以考虑阅读一下“最好的老师观后感”,我认为以下实践是相当有价值的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对您有所益处!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1)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工作以来我都是担任班主任,总是要求孩子们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总是觉得他们错误很多,例如上课迟到,不讲卫生,上课讲话,路队不好……常常会责怪他们,这样对改正错误并没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励的方式,用允许他犯错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孩子们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爱学生,用真正的爱——师爱,去对待学生,为学生的的未来服务!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做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2)

知道李镇西老师的大名是在三年前,三年前我从表姐家借来一本名为《做最好的老师》的书,当时匆匆地阅读完,记住了李镇西老师的名字。上学期我购买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当我读完后非常受益,但是我没有写读书笔记。半月前我购买了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我的书影漫谈》,我利用学生考试这两天的时间认认真真地阅读完了,收获很多,但是最实用的收获就是以后读完一本书一定要留下读书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淀些东西。

读这本书中李老师写的总序,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李老师,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曾经的文学梦。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心灵追求,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榜样力量的伟大,李老师因为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吴非,朱永新,洪镇涛,蒋自立,程红兵等等。我知道,如果我想更多地了解这些名师,我必须买他们的书,吃他们为同事做的最有营养的饭菜。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我的弱点,即我不善于思考。事实上,一个合格的老师比阅读更重要。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

李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认为离不开这两个方面,一是善于阅读,二是天生善于思考。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

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

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我的学生的故事。我不想成为教育专家,但我想找到教育的真谛,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更好地培养我遇到的每一个学生!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3)

薛克祥2013.11

最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

***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

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爱的一切。热爱教育不是放纵学生,也不是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的真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生活负责。因此,这种爱必须包含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是必要的合理惩罚。

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要让学生犯错误,让他们改正错误,让学生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决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上课迟到,做错事,违纪,宿舍扣分。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李镇西先生说,其实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我明白了。事实上,我也曾多次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容易出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

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打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应该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这不,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同学们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误,但有时我们会不小心犯错误。

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有句话说得好,选一行,爱一行,我是一样的,我不知道选什么专业的老师,但当我面对那群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是最好的老师,至少配得上这些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2013.11.25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讲了《我最好的

老师》这篇课文,使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文中讲了怀特森先生给我们讲了一种“猫猬兽”的

考试结束后,他说这些都是编造的,并告诉学生们不要相信权威。

怀特森先生的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创意,也算是用心良苦,每节课想方设法让

同学们“冒险”,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怀疑一切的能力。真是煞费苦心。在许多时候,成功与我们近在咫尺,并不是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环境左右,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自己正确判断的缘故。

每个人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头脑发热,没有主见地去依附他人的意见,相信自己,有时时候也需要质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发现真理。然而做出大胆的质疑,提出不同的想法的前提就是自信,自信是人生最大的考验,它往往在很多大事面前决定你的命运与否,要想接近真理就必须相信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最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也能靠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才相对更有把握。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他有一次参加比赛,拿到乐谱觉得有的地方错了,可是面对**界的权威,最终在再三考虑下提出来质疑,评委们把冠军给了他,原来这是大家设计的“圈套”,真理就是这么简单,是靠自己来决定的!

自信是成功的基本素质,掌握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是自信的重要前提。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5)

《做最好的老师》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那就是把今天的李镇西和昨天的李镇西相比。

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己比。不断超越自我,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达到最好的水平。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走一些弯路。如果对恨铁、缺钢、急功近利的纠正不能立竿见影,那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捧起爱的明灯,用心灵的光芒引领前进。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在书中,李镇西先生还介绍了许多教育实践中的好做法,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6)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自然,读他的书似乎是在与一位智者畅谈,又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真实而心动,让人不得不赞叹、折服!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追求。什么样的老师最好?用***的话说就是“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都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自己,拿自己和自己比——拿昨天和今天比,不断超越自己——今天的备课比昨天认真吗?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 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的,哪怕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我都把自己和自己比较,持之以恒,我会不断走近最好老师的境界。”读到这里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我可以自信地对自己说,我比昨天好,我在进步,我在超越,我会在未来做得更好!

爱是永恒的教育。在这本书中,他也强调了这一点。最黑暗的角落也需要阳光。素质教育的第一点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令人烦忧的就是那些“后进生”,对于这类孩子***都是以他“科研”的眼光去看待,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题来对待。用爱和真诚来抚慰这些孩子,使他们的心态平静,教育学生也就从容了。

这里的爱是不放弃严格的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的真爱,正如***所说,意味着对学生未来的成长负责。因此,这种爱必须包含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是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尊重、平等、真诚、责任、这些爱在***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

这正是一位优秀教育者的魅力。总之读这本书,像给自己心灵一次洗涤。书中的每一句话和每一种真情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究竟怎样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7)

做最好的教师(一)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着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后,感触颇深。

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将他多年的教育体会分门别类地做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也不由地思考了从教几十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将其与读《做最好的老师》的感悟深入地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一种体会,即“做最好的老师”最基础、最根本的是要做到两点:

(1)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

(2)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老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像李镇西老师那样,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教师(二)

读完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激动不已,书中讲述怎样的教师是最好的,怎样做才算是最好的,让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与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过日子,不如轻轻松松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做最好的老师还要有爱心!“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通过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无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给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热情。

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三)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8)

在书中,生命的一小部分用事实诠释了李老师书中的一句话:用我们的爱唤起学生的积极自心和决心,使他们自觉进步。真的,我觉得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不要因为学生无心或故意的错误而扼杀他们的自信和尊严。相反,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去鼓励他们,唤起他们内心的渴望。我相信每个孩子年轻的心都充满阳光。即使有轻微的阴霾,也该是老师们展示技能的时候了,而不是把他们推向更冷的深渊。

我想特别的小学教育对孩子的兴趣养成、人格形成、交际能力等影响颇深的时刻,最为一年纪的班主任,我想我会把教育重点放到素质教育上来,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名爱学生的老师,就要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相信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朋友和共同探索知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我非常感谢能有机会读到这么好的书《做最好的老师》,现在,我心中油然升起那几个字“做最好的老师”,也许我做不到最好的,但我会努力这么做,并留给我的孩子成为最幸福的童年。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9)

今天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深有感触,心有戚戚,在这里写下我的读后感。

李老师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融入班级集体大熔炉,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视自己为学生的朋友,感受学生的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简直让我崇拜。

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高尚和珍贵,只能让人仰慕。所以当我们低头反思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时,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去的人都能幸福一生。”这句话也是李老师的最好印证。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是充满人情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习李老师那种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中学习、成长,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有的老师为了在孩子面前展现尊严,却在不经意间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只能让学生越来越疏远,感情越来越陌生。

作为教师,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真正思考学生为什么来学校?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

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

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景并不难,但老师却很难像李镇西对待万同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

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次变化,无论是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

万同的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坚持爱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小语作为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在此书的学习过程中所获的心得 。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10)

想当初,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我热情满怀,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休息时,我会带着他们玩。到期末或者六一儿童节 ,会准备小礼物给学生。

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会过来关心我。多么天真的孩子,我用童心换童心换学生换老师的爱。在那一刻,我很高兴。

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童心在逝去,学生们对于我,更多的则是一份敬重!

二、爱才是教育

李镇西先生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总是和学生们进行心灵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

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

当学生犯错时,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让我对爱学生有一个全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要把每一个学生当做朋友,当做家人,关心、公平、真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体会到对自己的爱。

三、知识储备是核心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是他的智力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 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教学技巧的提高,皆是因为持之以恒的阅读,依靠读书来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之海。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只有阅读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最好的老师观后感(篇11)

《我最好的老师》讲的是科学课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有个性和独特教学方法的人。他运用意想不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科学怀疑的能力。

他是个好老师。从短信中我们可以知道,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在乎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相的能力,也要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他给我们看的是一只普通普通猫的头骨,他还提醒我们在那节课上: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这种动物的踪迹,那么这个头骨是从**来的呢?那时,我们甚至都不提问。

他告诉我们:不要让你的大脑睡着,一旦你发现问题,你应该立即指出它们。

语文书上一篇课文让我为之感叹。

“怀特森先生是我六年级的科学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经常有意想不到的行为。记得第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授的是一种名叫“猫猬兽”的动物。

他说,这种动物通常以夜间活动为荣,因为它无法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已经灭绝。他一边说,一边给我们看了一个头骨。我们全部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是随堂测验。

”在这里老师手里拿了个已经灭绝的动物的颅骨,这让人可以提出个质疑,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的手里有呢?这点可以质疑!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了零分!但这不公平,因为每个问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来回答的。

更重要的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都得了零分。”

在这里,课堂上教的猫和刺猬被否定了,这证明了我刚才说的宝贵的话是如何出现在一位科学老师手里的。

“不用说,我们全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其实这里,我感到这些学生的反应对老师那种“恶劣”的行为感到极为反感。比如上学期的××,由于她的教学方法我们无法适应,再加上缺乏沟通,全班同学对这个刻苦的×××产生了误解和反感。

“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想理会我们的心情。他说,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相的能力,也要有怀疑的能力。他告诉我们,当时惠特森只给我们看了一只普通猫的头骨,在那节课上,他还提醒我们: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里似乎所有的疑问都解决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那么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句话就是他想同学们提供出的猫猬兽的破绽。没有发现过任何痕迹,那这个头盖骨是从哪儿横飞出来了?

“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这句话最让我感动。不要相信书本或权威。这句话让我想到了伽利略与众多的科学家怀疑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些观点极为相似,譬如在比萨斜塔伽利略把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往地面上扔的实验,结果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是错误有偏差的。在中世纪欧洲有罗马教皇他们的论理是地心说但是哥白尼、布鲁诺那些反对权威的科学家用实验观测证实了自己的观点——日心说,残忍教皇的迷信始终都是坚持地心说,最后把两位科学家进行了刑法,其中布鲁诺为了坚持自己的学说被教皇们在广场上活活的烧死。

想要得到真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绝对不是凭空靠想出来的,而是要去接触问题,试图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难题。正如叶永烈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一样: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不断检验之中产生的!

这个星期语文书的第四单元的《我最好的老师》已经学完了。但虽然学完了,可怀特森老师的教学方法、怀特森老师那有个性的性格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文中写了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把错误的动物学“教”给了他的学生,当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说出真相,并让他的学生时刻警惕着。

读完这篇文章,我想我的徐老师和怀特森先生是一样的。记得上她的第一次语文课时,我读课文时读错了一个字的音调,当同学们为我纠正时,徐老师却说是对的,我们一下子被蒙住了,心想老师总是对的,我们也就全信了。至于那个词的语气,全班同学都错了,我们都惊呆了。当徐老师在课堂上说我读对了,怎么会错呢?

徐老师笑着说:“那是我故意骗骗你们的,没想到你们这么容易上当,”我们这才明白过来,以后徐老师每次提问,我们总是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常常警惕徐老师“骗”我们。

就拿这学期父母让我做过的练习《第十二块纱布》来说,文中的女**没有因为医生是外科专家而被他所说的:“我全部取出来了。”而迷惑,她坚持自己是对的,为此,当专家取出第十二块纱布时称赞女**是他合格的助手。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样的例子还很多……

所以一个人应该自信,坚持正确的观点,大胆尝试,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甚至还会有发明创造呢!

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警觉勇敢的人,不仅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上。

“五一”前夕,我们学习了《我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本文讲述了作者六年级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怀特森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有独特的教学方法。

有一天上课时,他拿出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编造一种叫“猫猬兽”的动物,一面侃侃而谈地向学生介绍,一面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做课堂笔记,然后开始随堂测验。当卷子发下来时,同学都惊呆了,因为大家都得了零分。

怀特森先生似乎完全无视我们的心情。他说他捏造了关于猫和刺猬的一切。怀特森先生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其实,那天我的破绽还有很多,可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出疑问,希望你们能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

” 是呀!我们应该像怀特森先生要求的那样,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具有怀疑的能力,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做事要认真对待,不马虎。

别让你的大脑睡着。一旦你发现问题,你应该立即指出。在不断的观察、质疑、思考、判断和证明中寻求真理,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

本文来源://www.dhd7.com/d/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