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中家乡风俗作文(分享12篇)。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1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华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华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2
今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大爷一起开车回乡下老家过中秋节。到了那里,我随着他们一起去看望了长辈亲戚们,在回去的路上大爷说:“他要走一走小时候上学时走过的山路。”随后我们就下车和大爷一起走山路了。大爷边走边和我讲小时候他为了读书,要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这时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书上有一篇课文《山沟里的孩子》也是讲了他们为了读书,每天要走很多山路,非常辛苦。今天我体验了他们的艰苦,很快我就没有一点力气,想想我们的今天是多么地幸福,我们还在等待什么?努力学习吧!
晚上天有一点阴看不见月亮,大约九点多钟的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露出脸来,把整个天空照的'通亮。爸爸和妈妈把月饼、水果还有酒、饮料拿出来大家一起赏月,爸爸说:“很多年没有看见这么清楚的月亮了,大家谁能说一下有关月亮的诗句。”我第一个站起来背诵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大家都夸我背的好,接着爸爸也读了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大家一起把酒杯举起来,祝愿中秋节快乐,最后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第二天,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小山村,希望在明年的中秋节再来这里团聚。
又是一年团圆时,在外的游子们大多都回到了故乡,真是人月两团圆。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3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新春佳节,因为新春佳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新春佳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新春佳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新春佳节联欢晚会》。
到了新春佳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新春佳节!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习俗也很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我就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梅州市潘田镇的习俗吧!
第一个习俗是: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这一天,我们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把脏东西都清理掉,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第二个习俗是:年二十九,贴对联、贴窗花和摆年花。我们要在门口贴对联,寓意祝福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合家安康。还要贴窗花和摆年花来迎接新的一年。窗花上有福字,福字可以正着贴也可以倒着贴,它们寓意:福到了。
第三个习俗是:年三十,吃团圆饭和发红包,还有放爆竹。我们潘田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在团圆饭前要用一种香叶来洗澡。寓意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吃团圆饭要十分早的吃,一般三四点就吃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早早地迎接新年。我们晚上还要提前发红包给别人,祝福他们,并且把祝福延续到下一年。另外我们要在晚上12点准时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家家放起爆竹的声音连接不断,此起彼伏,十分热闹,让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四个习俗:年初一,喝早茶、吃早斋。这是我们潘田特有的习俗。早上要吃四样东西:喝红茶,寓意红红火火;吃锦糕,寓意步步高升;吃糖果,寓意甜甜蜜蜜;吃桔子,寓意大吉大利。
这就是我们潘田春节的习俗,我觉得很有趣,我渴望每年都回家乡过春节!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5
春节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全家团聚时,通常会用包饺子、包粽子、做汤圆来庆祝。今年我们还体验了做花样面食,并且在传统胶东花馒头基础上做了改良创新,既好吃又好看。
临近除夕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本在酒店定的大家族年夜饭被迫取消。虽然有点遗憾,但比起不能回家的人们,我与至亲的家人依然能聚在一起,也很知足了。那天下午,全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为了备足年货,姥爷去了好几趟超市。为了大家的卫生安全,爸爸爬上爬下把家里擦了个遍。妈妈在阳台上晾衣服,洗衣服,也忙得热火朝天。奶奶在厨房里洗菜。
只有丰富的菜肴,没有主食怎么能行呢?我家做面食能手要数姥姥了,于是我邀请她一起完成这个小任务。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厨房,迅速地把姥姥榨好的菠菜汁和胡萝汁分别掺在一小块白面团里,穿好围裙,撸起袖子,一遍一遍地揉,终于得到了绿色和黄色面团。姥姥见状对我说:“颜色太少了,做不出更多的花样哦!"在她的提示下,我又找来冰箱里的巧克力块,放到微波炉里融成了浆。我拿出一块面团,做了一个洞,把巧克力酱倒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揉搓,棕色的面团也诞生了。
接着,我们把红豆煮烂了去皮,放一些糖搅拌均匀,豆沙馅就做好了。制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龙虾”了!我先用擀面杖擀出一张长长的椭圆形面皮,把豆沙馅放上去,折上面皮,又用小勺压出纹路,最后把洗好的黑豆放上去当作眼睛,美味营养的“大龙虾”就做好了。
其它的花样也很精彩,有玫瑰、双头鱼、夹心饼干等。我越做越起劲,似乎还没有尽兴,就把花样面点都做完了。我和姥姥小心翼翼地把三盘馒头放到蒸屉里,又眼巴巴地等着我的作品出锅。看!一只热腾腾的大龙虾出现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嗯,自己的劳动成果格外美味。
这次宅家的春节体验很特别。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生活小知识,更体验到阖家团圆的幸福。我喜欢传统节日,喜欢过春节,更喜欢美好的生活。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6
炎热的夏天刚过,迎来了凉爽的秋天,人们那略显憔悴的面容也像大海的浪花,一层层的展开来,感受即将到来的中秋的气息。
没过几天,中秋节到来,我们全家坐在院子中,在凉爽的夜晚,星空格外明朗,璀璨的夜空下,月亮极圆。赏完月,我们一家走在热闹的集市上,五彩缤纷的花灯摆满了整个集市,仿佛置身于一个祥和的世界。我们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一格嫦娥木偶做的非常精细,我缠着父母买下了这个木偶,妈妈告诉我,嫦娥是一个住在月亮的神仙,一般在过中秋节的时候都要祭拜她,这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了。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着。我看见了许多人在围着一个地方,我就非常好奇,想过去看看,可是怎么也挤不进去,我只好放弃,但我不甘心,就让爸爸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爸爸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儿子,是一些人在表演杂技。”我很奇怪,为什么中秋节要演杂技呢?爸爸微微一笑说到:“因为这是我们家乡地习俗呀!”我听后对中秋节就更加感兴趣了,一直到夜晚十点多,我游览了许多家乡中秋节特有的习俗,比如说:“祭拜嫦娥,祭拜月亮祈求明年的平安,自己做一个月饼等。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使我更加喜爱家乡,喜爱家乡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最让我难忘,因为它承载了我对家乡的依恋,承载了我对家乡永久的怀念与好奇。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7
从前看古代的电视剧,并不觉得古代人与现代人有很大差别。可是,当我们穿上汉服,耳边响起汉代乐曲,学习着汉代的礼仪时才深深地体会到古人的儒雅与谦和,慢慢感受到古代社会慢节奏的生活所带给人们内心的安静与平和。
参与本次的文明祭祀示范活动,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当我刚刚看到准备的汉服时,觉得它很繁琐,不如现代的衣服便利。可是当我穿上它时,我又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在没有拉链,纽扣这类东西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么漂亮典雅的衣裙。而汉乐轻柔又优美,我仿佛可以看见弹琴的汉朝美人,一定是柔情似水又端庄大方。听的时间长了,甚至觉得心里都很安静。而当我学习到汉朝礼仪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则使我更加欣赏古人的品行。古人的祭祀方式庄严又神圣,古人祭祀分为敬天,祈祷九霄降福,天佑华夏,龙腾四海,风调雨顺。敬地,祈祷龙脉永长,厚土生德,五谷满仓,六畜丰肥。敬人,先人安息,福荫后辈,人丁兴旺,家和万代。分为三方面祭祀,可见古人对于祭祀活动的注重,以及祭祀时的庄严。不是在马路上焚烧纸钱,而是以敬馨香的方式表达对于天地的感激和逝者的哀悼,让人觉得这种方式要比现代的方式有意义的多。
古人在与人见面时会行礼问候,而现在的人见了面有时甚至连招呼也不打。古人重孝道,云百善孝为先,而如今很多人与父母顶撞,父母年老拒绝赡养父母。诸如此类,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礼仪方面,现在的不如古人,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会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儒雅与礼貌,学会在浮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沉住气。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讲究礼仪,并将其传承下来,作为新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学着做一个讲礼貌的人,弘扬我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养性,争做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8
过年喽!过年喽!新的一年又来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过年是有怎样的来历吗?有怎样的习俗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相传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人们准备上山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一个乞讨老人。乡亲们谁都顾不上这位乞讨老人。只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借宿一夜,定把‘年’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还传来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鞭炮声,只能够狼狈逃蹿。第二天,人们回来后,村里依然安然无恙。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每家每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种风俗越传越广,最后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知道了过年的来历,就让我们再去了解一下绍兴人是怎样过年的吧!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裹粽、掸尘、杀鸡宰鹅、晒鱼干、酱猪肉,准备新年的.衣裳,购买赠送亲友的礼品。
腊月二十三晚上,每家每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绍兴人叫祝福菩萨,来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人们都说,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大年夜,首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祭祖后,一家人就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所备饭菜是最为丰盛的一餐。年夜饭后,就是“辞岁”,小孩向长辈行礼,长辈将事先用红纸所包的钱币分发给晚辈,俗称“压岁钱”。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有些人会燃放爆竹,俗称放关门炮仗。有些人则嬉戏娱乐,通宵不眠,直至天明,俗称守岁、坐长命夜,据说坐长生夜可以保佑长生不老。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9
春节就是农历春节,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每家每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们国家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10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是,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是,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
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是,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11
今天出了久违的大太阳,爸爸驾着自己的船,载着我和阳春姐姐她们一起去秋游,我们边走边说,兴高采烈。
我们顺流而上,只见周围琼山峻岭、绿树苍翠,盘旋的山涧,依稀可见几座风味独特的木房。不尽意间,船已进入立新,目光巡视,一排排沙滩抢入眼帘;傣族风味的建筑争相竟美,仿佛让我觉得进入了云南傣乡;泊舟上岸,有一棵已经过千年风霜的大樟树,粗壮的要三个比较强健的人才能围住他。夷望也有一棵古樟树,它没有很美观的形象,也没有千年樟树的历史悠久,所以没有人来注意它,让我不得不觉得承认千年古树的美。
这里的山庄也是数不胜数,什么半岛山庄,再山次山庄等等,各种山庄有着自己不一样的风格,半岛山庄设了一个彩门,彩门上还挂的灯笼,好不喜庆。
船开到尽头,明了的能看见前方的水电站,它叫兴林河水电站,也叫立新水电站,它颇为壮观。我还由此幻想在它上面尽兴玩耍的样子呢!
依依不舍的离开后,我们在一座竹林山里停留了一会,在那有山泉,竹林,于是,借此景色,拍下了一张张,值得留恋的的照片。我们还在山泉里感受水得清澈,水得沁人心脾。我侄儿只有两岁的样子,他只能被抱着,由此让我感到同情。我的妈妈却在竹林里到处蹿动,我本想也去玩玩,但听说有蛇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有些人是外乡游玩我们这的山水 ,我们却是家乡人游家乡。但是也感受到了自己家乡从未发现的美。
初中家乡风俗作文 篇12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歌是老少皆宜的?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歌是可以不分场地席地而唱的?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歌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说起内蒙古,多数人会首先想到烤全羊,奶酒、奶豆腐和蒙古包等。而我要介绍的,是内蒙古人的灵魂——漫瀚调。
漫瀚调,汉语译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小就听着父母和周围领居唱着漫瀚调。雄浑的歌声,悠扬的旋律响彻整个内蒙古。吃饭要唱漫瀚调,节日要唱漫瀚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唱漫瀚调。好像只要唱一首漫瀚调,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小到三岁小孩儿,大到白发老人,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是否会唱漫瀚调,那么他们的回答一定是“会”。由此可见,漫瀚调在内蒙古人心中的位置多么重要,多么不可代替。
漫瀚调在过去的时候,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受欢迎和喜爱。这是因为传统漫瀚调的唱词太过古板,让年轻一代的人无法理解。后来,时代进步了,漫瀚调变得富有现代气息,在保留原有唱腔、唱词的同时能被年轻人所接受。这也是漫瀚调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离开了家乡,不用怕,有了漫瀚调,有了这样的民族魂还有什么可哀叹的!还有什么可思念的!
漫瀚调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下去。这是我们家乡人永远的骄傲,我爱您,内蒙古!我爱你,漫瀚调!
-
更多精彩的初中家乡风俗作文,欢迎继续浏览:初中家乡风俗作文